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834641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834641A(43)申请公布日2012.12.19(21)申请号201180017895.4(51)Int.Cl.(22)申请日2011.04.07F16F7/12(2006.01)B62D21/15(2006.01)(30)优先权数据2010-0892022010.04.08JP(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0.0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0592232011.04.07(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126146JA2011.10.13(71)申请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二塚贵之藤田毅(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代理人高培培车文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66页页附图附图2020页(54)发明名称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构造不复杂,可进行冲压加工,可得到稳定的变形形状,变形过程中的阻力载荷高且稳定,能量吸收效率高。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形成为筒状,在轴方向上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其中,与轴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形状为相对于截面的中心点对称且非线对称的多角形,将该截面的轮廓设为四角形时的纵横尺寸比小于1.5,且构成截面的多角形的边中相邻的边的长度之比为2.3以下。CN1028346ACN10283464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形成为筒状,在轴方向上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其特征在于,与轴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形状为相对于截面的中心呈点对称且非线对称的多角形,将该截面的轮廓设为四角形时的纵横尺寸比小于1.5,且构成截面的多角形的边中相邻的边的长度之比为2.3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轴方向上形成锥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具有沿轴方向凹下的凹部。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由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成形的冲压成形材料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将至少两个所述冲压成形材料接合而构成。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冲压成形材料的所述金属板为具有270~1500MPa的拉伸强度的钢板。2CN102834641A说明书1/6页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在汽车等中使用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背景技术[0002]为了缓和碰撞时对乘员或车身的碰撞,在汽车等的车身上设置碰撞时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的结构体。作为这种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寻求的性能,从考虑到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车身轻量化的观点考虑,要求提高能量吸收效率,使截面紧凑或薄壁化。[0003]这样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寻求能量吸收效率高即变形开始后也是变形阻力载荷高且稳定,具有高的能量吸收能。碰撞能量吸收结构体在碰撞时的变形为如图21(a)那样的不稳定变形时,不能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如图21(b)所示,寻求如下构造:由处于同心圆状的大小的管状结构体构成,通过相对于轴方向的碰撞载荷一边使小径管没入大径管一边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没入型;例如专利文献1)、或者如图21(c)所示,相对于轴方向的碰撞载荷,结构体呈折皱状地塑性变形(例如专利文献2~7)。[0004]专利文献2~7中的专利文献2中,在结构体的截面设置凹部并形成多角截面,另外,专利文献3中,从截面中心连结各角部,形成具有放射状的框架的截面形状,专利文献4中,具有8字截面构造,且使截面线长、棱线的数量均增加,得到能量吸收效率良好的结构体。专利文献5中,结构体内部具备充填材料,由此提高碰撞吸收性能。[0005]另外,专利文献6、7中,如下所述控制变形形状,即,相对于主要承受碰撞载荷的轴方向沿垂直方向设置凹凸,在承受了包含倾斜载荷的轴方向的冲击时,也连续地压曲,产生图22(c)所示的折皱状的塑性变形。[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48-1676号公报[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84931号公报[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24128号公报[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96716号公报[001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182769号公报[0012]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2-175452号公报[0013]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104107号公报发明内容[0014]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没入型的构造复杂,因此,导致成形工序增加,在成本、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