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国际商法》课程 一、课程基础信息 《国际商法》是商学院根据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课程特点 和教学目标,面向经管类学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与 国际商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商事职业所需要的法学知识。 该课程主要学习调整国际商务活动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要求学生 掌握法学基本原理以及国际间法律适用差异的基础知识,学会用所学 知识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蕴含 的德育价值,进行爱国情怀的夯实、人文素养的熏陶、价值观念的思 考、心灵情操的滋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能力:法律法规检索能 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口头与书面的说服能力、持续不断的自学能 力;优良的法律品格:忠于法律、捍卫正义、诚实守信、善良仁爱。 在实现“重商德、明商规、强商技”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在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美德方面的提升。 二、深化课程德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基于《国际商法》课程的基本性质,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诸多德 育元素,不仅包含常规的爱国主义意识塑造、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信念。同时 1 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涵盖公民法律意识培养,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敬 畏之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等教学内容。因此在课 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 育元素,将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增强“课程思政”教学 内容的科学性与适配度。 《国际商法》课程本身蕴含的德育元素,为开展“课程思政”设 计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课程思政”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将以 生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将增强学生收获感作为“课程思政”设计目 标。在“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粗暴的直接切入, 而是采取科学合理的融入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设计过程中 探寻单元教学节点,避免将德育元素生硬化融入,应结合社会热点的 法律问题,将德育元素合理融入其中,形成思政与《国际商法》教学 的有机衔接,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总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设计,亦 或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均要保证德育元素的潜移默化融入,对学生 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 国主义精神,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实现法律知识与职业道 德素养的协同培育,增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示例: 2 3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商 法》的课程实际,将挖掘的德育元素采取嵌入式设计,转变《国际商 法》课程教学的传统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核 心,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以此保证“课程思 政”实施效果。一方面,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教 学。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打造混 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转变传 统的师生角色定位,通过课前为学生分配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集中 只是讲解,课后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活动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充分发 挥自身的主体性,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的 4 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将网络学习结合书本知识,理论学习结合实践 活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另一方 面,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嵌入式的课程设计。《国 际商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案例,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剖析当 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法律现象,使学生在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中,了解 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将德育知识渗透其中,增强实践教学效 果。第二,结合校外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学生观摩庭审现 场,组建模拟法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结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 的法治观念。第三,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训演练,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 不同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模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 强团结协作能力。 5 四、加快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教师队伍质量和教学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 实施效果。“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对《国际商法》课程教师的 政治素养与教学水平具有极高要求,因此在“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 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该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 选择法学教授、思政教授以及律师,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主导师资力 量。同时促进师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