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724057A(43)申请公布日2020.01.24(21)申请号201911232268.7(22)申请日2019.12.05(71)申请人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地址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0号(72)发明人刘启奎杨松岳涛李培培王艳张晨(51)Int.Cl.C07C67/28(2006.01)C07C69/157(2006.01)C07C273/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54)发明名称一种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将乙酰水杨酸、活性氧化钙、尿素按照一定配比投入至反应容器中,进行固相研磨反应。反应结束后在容器中经真空干燥后出料,得到卡巴匹林钙产品。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产品纯度进行检测,产品纯度≥99.90%。该方法避免了产品与溶剂的分离过程,产品品质好、收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溶剂分离困难、三废多、收率低的问题。CN110724057ACN11072405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将活性氧化钙和乙酰水杨酸加入至反应容器中,在5-15℃温度条件进行研磨反应,根据取样测得pH值确定反应终点;(2)向步骤(1)反应体系中加入尿素颗粒或尿素溶液,升温至20-25℃,继续研磨进行络合反应1小时;(3)反应结束后进行后处理,出料得到卡巴匹林钙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所述的活性氧化钙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10u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容器为搅拌球磨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乙酰水杨酸、尿素、活性氧化钙的摩尔配比为1.0~1.5:0.6~0.75:0.45~0.5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酰水杨酸、尿素、活性氧化钙的摩尔配比为1.0~1.05:0.65~0.70:0.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研磨反应终点为pH=4.0-7.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反应终点为pH=4.5-5.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反应体系中加入的为尿素颗粒或尿素溶液。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尿素溶液为尿素的水溶液、尿素的乙醇溶液和尿素的乙醇水溶液中的一种。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处理方法为在氮气、真空交替置换下进行的真空干燥,真空度≥-0.09MPa;干燥温度50~60℃,干燥时间为4~6小时。2CN110724057A说明书1/5页一种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医药食品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卡巴匹林钙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乙酰水杨酸钙脲(CUA)又称卡巴匹林钙,是阿司匹林钙与尿素的配合物,商品名称为速克痛,其疗效同阿司匹林,但副作用低,水溶性好,因而得到广泛重视。被应用于缓解头痛、牙痛、感冒、伤风时的发烧与疼痛,种痘后的发烧与疼痛,神经痛、腰痛、肌肉痛和月经痛。是国际上唯一批准可用于猪、鸡、牛、兔等所有食品动物的解热镇痛药,已载入欧洲药典。卡巴匹林钙是农业部唯一批准可用于家禽的解热镇痛药,属于国家三类新兽药。[0003]最早文献记载的制备方法为:(1)以乙二醇单甲醚做溶剂的工艺,是将乙酰水杨酸溶于乙二醇单甲醚中、四水硝酸钙溶于热乙醇中,二者混合均匀后,加入尿素,冷却至15℃,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预先溶于乙二醇单甲醚的氨气,搅拌2h制得卡巴匹林钙。在该路线中,面由于乙二醇单甲醚为高毒溶剂,沸点高,产品溶剂残留不易除去,影响产品品质。除此之外,反应过程产生副产物硝酸铵,在结晶过程中易包夹在产物中影响产品质量,并且收率较低,收率仅为70%左右,生产成本高。(2)梁久来等改进了合成工艺,先将乙酰水杨酸溶于丙酮中,将四水硝酸钙溶于热乙醇中,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加入尿素,冷却至室温。室温下通入干燥NH3,直至不吸收为止,继续搅拌25分钟,结晶析出。抽滤分离、干燥便得卡巴匹林钙产品,收率95%。该方法的优点为采用一锅烩的合成方法对最早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改用直接通入氨气的方式,缩短了反应时间使操作变得简单。改用丙酮为溶剂,避免了乙二醇单甲醚沸点高、回收率低及附着在产品上不易除去的问题。但此工艺同样存在以丙酮和乙醇作为混合溶剂,分离难度大,难回收;通入氨气的反应终点不易控制,生产危险系数高的问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