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828671A(43)申请公布日2017.06.13(21)申请号201611233536.3(22)申请日2016.12.28(71)申请人刘宇堃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华街51号南锦公寓1单元9号(72)发明人刘宇堃(51)Int.Cl.B62H1/12(2006.01)B62K23/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自行车防侧滑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防侧滑装置,该装置包括有防滑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自行车把手上,以便于人们控制;所述防滑装置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架上,所述防滑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弹性机构、导杆及防滑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于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的下部设置有导杆,导杆的下部装设有防滑轮,且所述弹性机构和导杆被支撑架所支撑,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向下伸出,由此使防滑轮能够向下伸出,支撑自行车,避免侧滑。CN106828671ACN10682867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防滑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自行车把手上,以便于人们控制;所述防滑装置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架上,所述防滑装置包括有支撑架、弹性机构、导杆及防滑轮;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于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的下部设置有导杆,导杆的下部装设有防滑轮,且所述弹性机构和导杆被支撑架所支撑,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上,并向下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钢绳、固定内圈、可动外圈、棘爪及扭簧;自行车把手一侧装设固定内圈,可动外圈设置在固定内圈外部,可在固定内圈上面转动;可动外圈具有从左到右包括一体成型的绕线槽、棘轮和手柄,可动外圈上设置有棘轮,棘爪位于可动外圈的棘轮正上方,并被扭簧拉系,棘爪可绕固定内圈进行小角度转动,棘爪可在扭簧的作用下压紧可动外圈上的棘轮,可防止可动外圈逆向转动;可动外圈上的一侧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内绕设有钢绳,控制装置通过钢绳与防滑装置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固定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板状,以能够进行稳定地支撑。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具有多个,多个固定圈中间隔有一定间距,均匀排列于支撑架上,以稳固地固定防滑装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杆插设于所述导轨中,以控制防滑轮的方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轮,其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两端大的结构,使防滑轮能够具有足够的接触面对自行车进行支撑,从而具有良好的防侧滑效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底部固定有横向伸出的轴,防滑轮套设于该轴上,以使防滑轮能够绕轴转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防侧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内装设有导杆轴,导杆轴的外端固定有轴,导杆轴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旋转,由此使轴可以带动防滑轮进行一定角度的调整。10.所述弹性机构为压缩弹簧,导轨的上端连接有控制装置的钢绳,以通过钢绳对压缩弹簧进行压缩。2CN106828671A说明书1/4页一种自行车防侧滑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防侧滑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型的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0003]然而,由于自行车是两轮支撑结构,其在前进过程中会遇到侧滑的问题,给人们的健身运动带来安全隐患。[0004]传统的侧滑解决方式是通过增加车辆的抓地力实现的,如专利申请201520719206.X公开了广适微阻力远程电动自行车,主要由减震车身、车把、线绕电位计、电控盒、手闸、前叉、中心带动力电机的微阻力充气行驶前轮、微阻力宽轮边充气行驶后轮、电池、倒扣槽形件支撑架构、左右两套后置升降轮刹车机构、蹬踏变速机构组成;倒扣槽形件支撑架构两翼侧板位于微阻力宽轮边充气行驶后轮左右两侧,两翼侧板各安置一套升降轮刹车机构,准刹车和刹车时,刹车轮着地,微阻力宽轮边充气行驶后轮抬起,二轮变三轮,骑车人不需下车,既稳定又安全;刹车轮小而宽,对地接触面大增,刹车效果显著,刹车好;行驶时前后行驶轮行驶阻力呈数量级减少,且抓地力强、防侧滑,省力;采用蹬踏变速机构实施提速,快捷。该方式存在严重依赖人们的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