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近30年来,我们不断尝试着课程改革,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为总框架,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之相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此方面的品格和能力。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会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息息相关,而阅读能力在语文学科或者其他学科甚至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工作中做过以下几点尝试来逐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融合:一、以爱国主义情怀创设情境来促使学生转变为阅读的主体。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素养为本,加强整合,强化实践,情景任务驱动四种,而前三者都要依靠真实的情境任务来驱动。近年来在教学中发现,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感越来越强。一个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越高,其文化自觉性也会更强,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这正是语文学科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内容。对于文化的认同是一个人学习于此的内驱动力,有认同感会更注重更热爱民族文化,从而会促进其他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提升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比如在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没有一上来就介绍背景,而是正式上课前先找来了两段视频,一段是1949年毛主席意气风发地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视频史料,另一段是今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庄严地再次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视频资料。两相比照,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从百废待兴走向了繁荣昌盛。之后又抛出问题:我们的崛起是一帆风顺吗?你对此有什么了解呢?同学们零零散散说了一些,但明显意犹未尽,于是我把这两个问题当做预习作业布置下去,第二天再上课的时候,同学的回答就非常系统,从军事政治外交到经济文化科技,都说得头头是道。在他们的介绍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自豪。正是由于这种内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学之心,提升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才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在兴趣中学生们主动阅读课内外知识。在后面的课文讲解中,同学们结合社会背景,融入现实发展和自己的理解,很快就解决了教学目标。这堂课就是以文化自信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思维发展,形成健康向上审美情趣的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主体,把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再比如高三复习讲“诗歌鉴赏”专题的时候,按照以往,会分为边塞诗、怀古诗、哲理诗、送别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几类。但是我发现,从以上几种诗歌类型中还可以再归总出含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于是我把这些诗又分成了爱国诗一类。如边塞诗中的《诗经·秦风·无衣》表现兵士之间团结友爱、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整首诗激昂奋发,充满爱国情怀。在课堂上我以现实创设情境,讲到我国解放军与印度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在冲突中,陈祥榕烈士牺牲之时仍紧紧地趴在营长陈红军烈士的身上,肖思远烈士拼死营救队友至生命最后一刻,被急流冲走王焯冉烈士奋力将几个战友推上岸后自己永远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在叙述中我看到学生都是正色敛容,后来他们跟我说当时真的感受到了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可以从四大文明古国中走来而历久弥新,即使经历万千磨难也仍能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刚刚当老师的时候,不少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会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久远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背诵它们。最开始我以心灵鸡汤似的句子回答他们,但收效甚微。后来我就用现实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也可以“通古今之变”,用事实说话,比“鸡汤”有力得多。而爱国主义、民族大义是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现实衔接的有效思维方式,其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以细读文本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感受。细读文本就是对文本的精细解读和语言品味,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祝福》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祥林嫂几次不幸的发生时间,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后总结出以下几点:春日之时,丈夫去世;孟春之时,被卖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呜呼。由此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