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CN106876491B(45)授权公告日2018.06.05(21)申请号201710184585.0H01L31/18(2006.01)(22)申请日2017.03.24审查员廖艳闺(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申请公布号CN106876491A(43)申请公布日2017.06.20(73)专利权人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地址710018陕西省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尚稷路8989号A座6层(72)发明人赵科雄(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代理人徐文权(51)Int.Cl.H01L31/0216(2014.01)H01L31/0224(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及制作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及制作方法,从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明导电膜、减反射膜、正面钝化膜、N型层、P型基体、背面钝化膜、金属层和背面正极,P型晶体硅片上设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池正面和背面负极的过孔电极,N型层的表层设有按规则图形分布的局部重掺杂N+区,透明导电膜依次穿透减反射膜和正面钝化膜与局部重掺杂N+区及过孔电极接触,将正面汇集的电子导至电池背面,金属层穿透背面钝化膜与P型硅基体形成局部欧姆接触,并与背面正极连接构成电池正极。避免了正面金属电极光遮挡,减少了电池制作过程中银浆的耗量,通过背面的钝化膜防止电极卷绕后漏电,显著提升P型晶体硅电池的转换效率。CN106876491BCN106876491B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P型晶体硅片从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明导电膜(1)、减反射膜(2)、正面钝化膜(3)、N型层(4)、P型基体(6)、背面钝化膜(7)、金属层(8)和背面正极(9),其中,所述P型晶体硅片上等行距等列距阵列排布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大小相同,在厚度方向贯通所述P型晶体硅片,单个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0~500um,所述通孔的排布数量为4×4~10×10个,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池正面负极和背面负极的过孔电极(10),所述N型层(4)的表层设有按规则图形分布的局部重掺杂N+区(5),所述局部重掺杂N+区(5)阵列排布在所述N型层(4)上,每个所述局部重掺杂N+区(5)的方阻为20~60Ω/□,所述背面钝化膜(7)包括第一背面钝化膜(7-1)和第二背面钝化膜(7-2),所述透明导电膜(1)依次穿透所述减反射膜(2)和正面钝化膜(3)与所述局部重掺杂N+区(5)及所述过孔电极(10)顶端电接触构成电池负极,所述透明导电膜(1)用于将电池正面汇集的电子经过所述过孔电极(10)导至电池的背面,所述金属层(8)穿透所述第一背面钝化膜(7-1)和第二背面钝化膜(7-2)与所述P型基体(6)形成局部欧姆接触,并与背面正极(9)连接在一起构成电池正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重掺杂N+区(5)阵列图形为类一维图形、二维图形或类一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组合,所述类一维图形为线段、弧线或栅线状;所述二维图形为:椭圆形、纺锤形、环形、多边形或扇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类一维图形的线宽为20~200um,长度为0.05~1.5mm;同一行中相邻两个线形的间距为0.5~2mm,同一列中相邻两个线形的间距为0.5~2mm;所述二维图形的尺寸均为20~200um,相邻两个图形中心距为0.5~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1)为ITO薄膜、AZO薄膜、GZO薄膜、FTO薄膜、IWO薄膜和石墨烯薄膜中的一种或多种叠层构成,厚度为50~5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电极(10)与所述金属层(8)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11),所述绝缘隔离(11)的厚度为0.5~3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正面栅线的P型晶体硅背接触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钝化膜(3)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非晶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叠层构成,厚度为5~50nm,所述减反射膜(2)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钛、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叠层构成,厚度为50~100nm,所述第一背面钝化膜(7-1)为氧化铝、氧化硅、非晶硅薄膜的一种或多种薄膜叠层,厚度为5~40nm;所述第二背面钝化膜(7-2)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硅薄膜的一种或多种薄膜叠层,厚度为50~150nm。7.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