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770135A(43)申请公布日2020.02.07(21)申请号201880039870.6(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22)申请日2018.04.18合伙)11363代理人王建国许伟群(30)优先权数据102017113053.52017.06.14DE(51)Int.Cl.B65D19/18(2006.01)(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9.12.12(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8/0598972018.04.18(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8/228742DE2018.12.20(71)申请人舒乐埃丽伯特有限公司地址德国什未林(72)发明人马修·登特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14页(54)发明名称具有枢转翻盖的重型载具(57)摘要一种重型载具,具有环绕布置的侧壁(2、4、6、8),其中至少一个侧壁(2)具有翻盖(12),翻盖在闭合位置将在侧壁(2)中的翻盖开口(26)封闭并能通过枢转变为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翻盖(12)从外部翻转到侧壁(2)上。翻盖(12)借助于耦合元件(18)与侧壁(2)铰接连接,其中耦合元件(18)一方面借助于侧壁铰链与侧壁铰接连接而另一方面借助于翻盖铰链与翻盖铰接连接;而且其中设置至少一个用于翻盖(12)的强制导向件(28、34、42),强制导向件在翻盖(12)枢转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翻盖在翻盖平面内的平移运动,使得翻盖(12)在将翻盖开口(26)关闭时朝着侧壁(2)的上边缘的方向向上移动。CN110770135ACN110770135A权利要求书1/2页1.一种重型载具,其具有环绕布置的侧壁(2、4、6、8),其中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2)具有翻盖(12),所述翻盖在闭合位置将位于所述侧壁(2)中的翻盖开口(26)封闭、并且能通过枢转变为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翻盖(12)从外部翻转到所述侧壁(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借助于耦合元件(18)与所述侧壁(2)铰接连接,其中所述耦合元件(18)一方面借助于侧壁铰链与所述侧壁铰接连接、而另一方面借助于翻盖铰链与所述翻盖铰接连接;并且设置至少一个用于所述翻盖(12)的强制导向件(28、34、42),所述强制导向件在所述翻盖(12)枢转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在翻盖平面内的平移的翻盖运动,使得在将翻盖开口(26)关闭时,所述翻盖(12)朝着所述侧壁(2)的上边缘的方向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的强制导向件通过至少一个限制斜坡(34)来形成,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斜坡布置在所述侧壁(2)或所述翻盖(1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12)、所述耦合元件(18)或所述侧壁(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平移的翻盖运动的导向槽(28),所述导向槽与所述耦合元件(18)的铰链之一共同作用。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导向件分别布置在所述翻盖开口(26)和所述翻盖(12)的两个侧边缘(38、4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盖开口(26)的侧边缘(38、40)上分别设置第一限制斜坡(34),所述第一限制斜坡与在两个翻盖侧边缘上的优选地呈钩形的第一突出部(42)分别共同作用,或者运动学上反过来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盖开口(26)的侧边缘(38、40)上分别设置第二限制斜坡(44),所述第二限制斜坡与在两个翻盖侧边缘上的优选地呈钩形的第二突出部(50)分别共同作用,或者这些构件反过来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斜坡(44)和与之共同作用的第二突出部(50)朝着所述侧壁(2)的上边缘的方向高度错开地布置,位于所述第一限制斜坡(34)和与之共同作用的第一突出部(42)的上方。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2CN110770135A权利要求书2/2页一个或多个斜坡分别构造成:在越过斜坡之后,所述翻盖(12)由于重力和/或弹簧偏压而朝着所述侧壁的底部(10)的方向平移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型载具,其特征在于,第二斜坡(44)构造成:一旦所述第一突出部(42)到达第一斜坡(3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斜坡共同作用的第二突出部(50)就碰到所述第二斜坡;一旦所述第二突出部(50)分别越过相对应的斜坡(44),所述翻盖(12)就向下移动,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斜坡(44)就其而言形成优选地呈导槽形式的底切(48),第二钩形突出部(50)、优选地以其凸缘(52)分别从后方接合所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