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646535A(43)申请公布日2018.02.02(21)申请号201711029859.5C05G3/00(2006.01)(22)申请日2017.10.27(71)申请人黄兴根地址545799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县金秀镇夏园小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李秋玲转(72)发明人黄兴根(74)专利代理机构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8代理人石本定(51)Int.Cl.A01G18/50(2018.01)A01G18/20(2018.01)A01G18/30(2018.01)C05F17/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57)摘要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接种步骤为:(1)将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灭菌后得到培养基,备用;(2)将多个竹制或木制的带有多个菌种槽的打孔接种棒消毒,备用;(3)将消毒后的打孔接种棒插入杏鲍菇菌种中,让杏鲍菇菌种附在打孔接种棒的菌种槽内;(4)将附有杏鲍菇菌种的打孔接种棒从培养基的面上呈线形插没入培养基,插入后不能取出打孔接种棒,让其留在培养基内;每隔8-15cm的距离插一根打孔接种棒;(5)将插好打孔接种棒的培养基堆码在培养架上,插入打孔接种棒一面的培养基朝上,即可;所述的培养料的原料包括杉树枝条、杉木锯末、蕨草、桑树枝条、甘蔗渣、废糖蜜和石灰粉;本方法接种效率高且能降低菌种接种污染机率。CN107646535ACN10764653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步骤包括:(1)将栽培杏鲍菇的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灭菌后得到培养基,备用;(2)将多个竹制或木制的带有多个菌种槽的打孔接种棒消毒,备用;(3)将消毒后的打孔接种棒插入杏鲍菇菌种中,让杏鲍菇菌种附在打孔接种棒的菌种槽内;(4)将附有杏鲍菇菌种的打孔接种棒从培养基的面上呈线形插没入培养基,插入后不能取出打孔接种棒,让其留在培养基内;每隔10-15cm的距离插一根打孔接种棒;(5)将插好打孔接种棒的培养基堆码在培养架上,插入打孔接种棒一面的培养基朝上,即可完成接种;所述的培养料的原料包括金桃娘树枝、桑树枝条、八角树枝、花生壳、玉米棒渣、甘蔗渣、废糖蜜和石灰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为:(1)按重量份取金桃娘树枝20-35份、桑树枝条10-20份、八角树枝10-15份、花生壳8-10份、玉米棒渣5-8份、甘蔗渣3-5份、废糖蜜2-3份和石灰粉1-1.5份;(2)将金桃娘树枝、桑树枝条、八角树枝、花生壳、玉米棒渣和甘蔗渣粉碎成2毫米以下大小的颗粒;(3)将粉碎后的金桃娘树枝、桑树枝条、八角树枝、花生壳、玉米棒渣和甘蔗渣与废糖蜜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再向混合料中加入混合菌,并加入水混合均匀,使混合料含水量为50-65%;混合料和混合菌的重量比为100:(2-3);混合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液组成,枯草芽孢杆菌和EM菌液的重量比为1:1.5;(4)将加入混合菌的混合料放在室内自然发酵5-7天后;再加入石灰粉搅拌均匀,静置2-3天;得到培养料;(5)将培养料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堆码放入蒸汽消毒锅内,消毒6-10小时,蒸汽温度为100-120℃;(6)消毒结束后,将装有培养料的塑料袋取出,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得培养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接种棒消毒是放在消毒锅内,将锅内水煮开消毒15-3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接种棒的制备过程为:(1)将竹料或木料车削成直径为0.5-1厘米的圆柱条;(2)将圆柱条截断成多根10-12厘米长的圆柱段(1);(3)将圆柱段(1)两端制成尖头(2);(4)将制成尖头(2)后的圆柱段(1)两侧分别制多个平行的与圆柱段轴线呈35-50度角的菌种槽(3);菌种槽(3)的宽度为3-5毫米,深度为2-3毫米,菌种槽(3)的间隔距离为2-3毫米;(5)将制好菌种槽(3)的圆柱段(1)从中间切断,即可得到两根打孔接种棒(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打孔接种棒两侧的菌种槽分别为4-5个。2CN107646535A说明书1/4页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杏鲍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接种方法。背景技术[0002]杏鲍菇,学名:PleurotuseryngiiQuel.,又名刺芹侧耳,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及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