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305139A(43)申请公布日2019.10.08(21)申请号201910558883.0C07K14/77(2006.01)(22)申请日2019.06.14C07K14/79(2006.01)C07K16/44(2006.01)(71)申请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G01N33/577(2006.01)卫生检验中心、深圳市预防医学研究所)地址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龙苑路8号(72)发明人柯跃斌李金峰黎诚耀丁晔赵芳肖云军刘博超(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代理人许青华廖苑滨(51)Int.Cl.C07D487/04(2006.01)C07K14/765(2006.01)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0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毒黄素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毒黄素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在毒黄素1位上的氮原子上衍生脂肪链连接臂,衍生的脂肪链连接臂末段带有羧基,本发明的毒黄素半抗原最大程度保留了毒黄素的特征结构,能更好地暴露半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使得毒黄素半抗原的免疫原性明显增强,又具有可以与载体蛋白发生偶联的羧基;该毒黄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得到的毒黄素免疫抗原去免疫动物,更有利于刺激动物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的抗体,采用该抗体的免疫学方法可以检测出0.02ng/ml的毒黄素污染,为米酵菌酸中毒提供了简便快捷的解决方案,整个检测流程只需要十多分钟,完全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CN110305139ACN110305139A权利要求书1/2页1.毒黄素半抗原,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结构式:其中,n为-CH2基团数目,n为2-8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毒黄素半抗原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6-氯-3-甲基嘧啶与化合物1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2,所述化合物1的分子式为:BocNH-NH(CH2)nCOOMe,其中,n为-CH2基团数目,n为2-8的整数;所述化合物2具有结构式S2.所述化合物2与三氟乙酸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3,所述化合物3具有结构式S3.在酸性条件下,所述化合物3与甲醛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4,所述化合物4具有结构式S4.在亚硝酸钠和乙酸存在下,所述化合物4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5,所述化合物5具有结构式2CN110305139A权利要求书2/2页S5.所述化合物5进行水解反应,得到所述毒黄素半抗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毒黄素半抗原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为:(1)提供中间体1,所述中间体1的分子式为:Br(CH2)nCOOMe,其中,n为-CH2基团数目,n为2-8的整数;(2)所述中间体1与肼基甲酸叔丁酯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化合物1。4.毒黄素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所述毒黄素人工抗原包括毒黄素免疫抗原和毒黄素包被抗原,其是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毒黄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毒黄素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制备毒黄素免疫抗原时,所述毒黄素半抗原结构中,3≤n≤8;制备毒黄素包被抗原时,所述毒黄素半抗原结构中,2≤n≤5。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毒黄素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制备毒黄素免疫抗原时,所述毒黄素半抗原结构中,n为5或6;制备毒黄素包被抗原时,所述毒黄素半抗原结构中,n为3。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毒黄素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所述毒黄素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得到。8.一种毒黄素抗体,其特征在于,其是由权利要求4所述的毒黄素免疫抗原经动物免疫得到。9.一种检测毒黄素的免疫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毒黄素抗体。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疫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样品经甲醇和盐酸羟胺处理,其中,所述盐酸羟胺的浓度为0.2M-0.8M。3CN110305139A说明书1/10页毒黄素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了免疫化学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了毒黄素半抗原、人工抗原、抗体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酵米面中毒是我国广大农村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细菌性食物中毒。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引起酵米面食物中毒和变质银耳中毒的原因,研究证明该菌的致病物质是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acid,BA)和毒黄素(toxoflavin,TF)。两种毒素均为脂肪酸类的小分子物质,具有剧毒、耐热、毒性强,不能被一般的烹调方法所破坏,故食品被污染后极易引起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且米酵菌酸的产量远高于毒黄素。[0003]目前用于检测米酵菌酸的方法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