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校史是一所学校重要的校本课程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创办于1902年创办者为清末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其间作养的人才蔚为大观如苏步青、谷超豪、郑振铎、夏鼐、夏承焘、刘节、陈光中、赵超构、刘旦宅等。这些年来笔者主持并参与了校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下面谈谈这方面的实践思考。一、关注校友在本校的经历校友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中学毕业后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做课程时往往会碰到如下现象:当我们过于关注其辉煌人生时却突然发现“本校”不见了。因此笔者在开发时厘定了如下原则:将校友放到本校办学的相关时期中去关注其在本校的学习生活经历以期揭示某一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群体影像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回答“本校到底给了他什么”。以校友苏步青先生为例对其成就笔者仅寥寥数语予以介绍:苏步青(1902-2003)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诗人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在国际上享有“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之美誉。系中国科学院院士。1915-1919年就读于本校。接下来集中探讨他于1915-1919年在本校就读的情况。如他的求学情况:苏先生刚进本校时喜欢看《左传》《史记》等曾按《左传》中程婴救主的笔法写了一篇文章引起当时教语文的陈老师的注意陈老师问:“这篇文章可是你自己写的?”苏步青肯定是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模仿《左传》文章笔法陈老师要他背诵《左传》中一篇文章他背诵如流。陈老师力荐给洪彦远校长洪校长大加赞赏贴到布告栏作为范文。苏先生一度立志要在中学四年读完《资治通鉴》读到三四十卷时因为杨霁朝老师的到来改变了他的主攻方向。四年求学从没去过最繁华的五马街;除了生病从没在10点前上过床;演算了一万道左右的试题。寒暑假回家白天地里干活晚上灯下钻研。“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这一定理我采用大同小异的二十种方法并写成一份论文被送到当时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展出。”[1]苏先生后来的成功与当时校长的办学和教师的教学是分不开的。1915年苏先生入读本校遇到的第一位校长是洪彦远。洪彦远字岷初二十余岁尽弃旧学东渡日本背诵日语、英语学习数理化等科学知识考入日本官立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日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校长任内重视体操首创学生运动会;亲临教席自编教材;关怀青年奖掖后进;称帝慨然通电全国反对帝制。苏先生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引起了他的关注他甚至了解到苏步青爱踢足球守门员当得很好。苏先生在文章中写道:“当时洪校长兼教平面几何看到我勤奋学习常在自修时看我的作业本每看一道题就露出一丝笑容有时频频点头。”在他离任之前他把苏先生叫到办公室问了学习的情况讲了一些鼓励的话并告诉先生:“我要调离学校到教育部工作。你毕业后可到日本学习我一定帮助你。”1917年8月洪校长调任教育部督学。1919年苏先生中学毕业生活拮据家中也无力资助他想起了洪校长1917年的嘱咐便写了封信给他。很快就收到了洪校长寄来的200块银元。苏先生回忆说:“我捧着白花花的银元激动得流下热泪。洪校长不仅在数学方面引导我走上成才之路而且从经济上给了我及时的资助。我非常感激因为这是我一生事业的转折点。”有两位教师对苏先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作用极大一位是杨霁朝老师:第一堂课他竟然没有讲什么数学题目而是大讲特讲当时的世界形势“列强依仗船坚炮利对我豆剖瓜分肆意凌辱。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迫在眉睫”因此之故“在座的每一位都有责任救亡图存!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这堂课使苏先生失眠了并深深地影响着他。“数学一向比较枯燥乏味但杨老师的数学课却非常吸引人。他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带回不少科学杂志。常常教我阅读这里面的数学知识和习题。特别是那些很有意思的习题把我吸引住了。我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把过去读文史书籍的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数学了”“我终于向杨老师表示:‘我想多学点数学请多加指教’”。另一位是陈叔平老师:他是杨霁朝老师的莫逆之交在同事和学生的眼里他俩“形影不离”惺惺相惜。显然是数学把他俩捆绑在了一起当时的校刊经常刊登二人合写的论文。在某一期《浙江十中》期刊上刊登了二人合写的三篇论文分别是《极大极小之研究》《自然巧合之等式》《永嘉二十四节候昼长时差表》。有意思的是陈叔平的名字总是列在前面。这大概可以看出杨先生对陈先生学问文章的佩服。要知道陈老师是本校首届毕业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而杨老师可是留学日本的。陈老师的教学理念是:“教材须切合生活需要与社会常用者;练习题须顾全环境与有事实根据者;至于叙述尤当以简明概括为主遇繁冗之理论或过复杂之问题均宜割爱以免学生之视教学为畏途也。”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王国松校友这样写陈老师:“看他文质彬彬却能利用力学原理翻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