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4668742A(43)申请公布日2022.06.28(21)申请号202210263791.1A61P35/00(2006.01)(22)申请日2022.03.17(71)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址230026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72)发明人王育才李敏周汉(74)专利代理机构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3专利代理师谷婷婷苏兴娟(51)Int.Cl.A61K9/51(2006.01)A61K47/46(2006.01)A61K47/34(2017.01)A61K47/18(2006.01)A61K47/28(2006.01)A61K31/708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9页(54)发明名称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57)摘要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系统在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阳离子脂质和siRNA药物制得的纳米颗粒浓缩液基础上,混合细菌外膜囊泡,经超声,制得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温和,原料易得,适于大规模生产,制得的仿细菌纳米药物载体用作抗肿瘤药物,构建形成的药物递送系统结构稳定,在肿瘤部位高富集和长期滞留,能够双重靶向树突状细胞和肿瘤细胞,显著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效果。CN114668742ACN11466874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制成它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阳离子脂质、siRNA药物和细菌外膜囊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为PEG‑PLA和/或PEG‑PLG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iRNA药物为含YTH结构域的家族蛋白1siRNA的药物或含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siRNA的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脂质为(2,3‑二油酰基‑丙基)‑三甲胺或N,N‑二羟乙基‑N‑甲基‑N‑2‑(胆固醇氧羰基氨基)乙基溴化铵。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S1.纳米颗粒浓缩液的制备向含有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的氯仿中,加入siRNA药物,经第一次超声后加水,再经第二次超声,除去氯仿,经过滤、浓缩,得纳米颗粒浓缩液;S2.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取纳米颗粒浓缩液和细菌外膜囊泡混合,经第三次超声,得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阳离子脂质、氯仿、siRNA药物和水的比例关系为20~30g:2~3g:0.4~0.6L:10~15μmol:4~6L。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外膜囊泡,是由减毒沙门氏菌分离所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外膜囊泡的制备方法为:取减毒沙门氏菌经增殖培养所得的培养液离心,得上清液,上清液经浓缩,分离,洗涤,得沉淀,即为细菌外膜囊泡。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经浓缩前,还需经0.45μm滤膜过滤。9.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纳米颗粒浓缩液中的纳米颗粒和细菌外膜囊泡的质量比为10g:2mg。10.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一种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作抗肿瘤药物。2CN114668742A说明书1/5页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体地说是仿细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背景技术[0002]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疾病之一,除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外,肿瘤免疫疗法已显示出强大潜力,其机理是利用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理想的肿瘤免疫疗法应至少具有高效性和低的毒副作用等特点,即高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而不对机体的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或影响极小。但目前的肿瘤免疫疗法的肿瘤靶向性较弱,一方面限制了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易引起副反应。[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药物递送系统对肿瘤组织和特定种类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靶向递送,是提高疗效,减低毒副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的相关研究十分活跃,作为递送系统药物载体的成分也多种多样。[0004]目前相关的药物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