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摘要:“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为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程的改革带来契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论述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现状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新策略希望能对加快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进展提供一点帮助。关键词:新时代;协同育人;思政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一种采用全学生、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形式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一)高校的思政课要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价值“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能使思想政治课的育人模式得到了有效发挥但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单独运用必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这一载体把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发挥其教育价值。(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使“使人成其为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导向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化人才还需要具备高品质、高素养的人才具有较高道德素养能使人受益终身。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现状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协同起来能为高校思政课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但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还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思政课程教学设计的专业针對性不强思政课教师要面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备课、授课的专业针对性不强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差。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授课班级专业多且复杂等原因思政教师不能有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准备不同的课堂案例讲课过程和课堂案例千篇一律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进行复述对课堂上的案例观点及思政课产生反感情绪消极对待课堂教学思政课程达不到预期的育人效果。(二)高校教师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严重“填鸭式”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高校思政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思政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或做与课堂无关的别的事情思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三)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通常分属于不同的学院(系部)课程开设的时间处于不同的学期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问题。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措施(一)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首先教师要提升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教师才能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动上保持一致进一步加快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进展;其次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知识。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增强自身教学的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教师不仅要具有思政课程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多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创新和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二)突显思政课程的多元化重视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中应彰显课程思政价值的多元化以多元化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异质性学习需要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进而发挥其根本性育人成效。同时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展借助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增强实践课程的有效性。(三)加强思政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由于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系部)导致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思政教师无法将学生的专业课知识融入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举例中。因此学校可推出线上线下教师交流平台利用QQ等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使思政教师能有效合理地将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融入到思政课堂案例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了解到新时代高校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不仅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道德和课堂注意力提升思政课堂效率还能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观点使高校培养初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又具备高尚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