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三个转变 二十多个春秋更迭里,尽心竭力地守护着三尺讲台,殚精竭虑地期盼着蓓蕾芬芳,持之以恒地革新着育人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育人目标、理念、方法、机制等也正与时俱进地与时代同频。特别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育人实践,更需有经验的教师精心钻研,大胆调整,同时呼唤初登讲台的教师认真揣摩,三思而行。 部分教师认为,提高考试分数始终是一成不变的主题,甚至负责任的教师为了提高“双率”,一厢情愿地严看死守,花样百出的、举一反三的书山题海。导致大部分学生压力山大、被迫学习、畏惧课堂、讨厌作业等现象频出。核心素养中提出“乐学善学”“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审美情趣”等,需要在师生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和课堂外的鼓励引领中去渗透,去体悟,更需要将核心素养的种子在师生心底种植和催生,才能逐步引领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逐步迈进。穿新鞋,走老路的盲目做法应该在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的深入思考中做出诸多转变。笔者认为,最紧迫的转变应该是以下三点: 一、目标转变 (一)培养目标转变 追求学生测试取得高分本没有错,但是执着追求学生试卷上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技能、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的全面奠基,就会造就死读书、读死书、书死读的学生,导致纸上谈兵是帅才,实践考验乃庸才的遗憾。核心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简言之:是陌生环境中自主探究的能力;是遇到困难能勇敢挑战、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放下书本、离开师长、内化为本领的能力。必备品格,简言之:是充满正能量的信仰;是自信、阳光、健康的日常;是坚毅、勇敢、抗压、拼搏的韧性!校园生活只是漫漫人生成长旅途中的重要港湾,成长,不要单一,不要偏执,要向全面发展转变。 (二)课堂目标转变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某节课应该落实的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并留恋于对重点知识的反复巩固,直至学生能充分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为止的局面。要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学法提示,质疑精神,探究能力,倾听与批判的习惯,反思与修正的技巧等,将课堂学习的主体、知识生成的主体、能力增长的原点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愉悦、个性张扬、殊途同归中发现新知,增长能力,奠基品格。 (三)目标性质转变 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不是精选初学内容进行当堂检测的分数来测定的。显性的知识目标是可以进行当堂测量的。如果忽视了隐形目标的达成情况,课堂就会越来越沉闷,学生只关注知识结果在检测时过关即可,其他方面的发展自然就渐渐淡漠了。所以,课堂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动静结合,知情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检测与观测相结合,集中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不断投入情感、创新发现,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过程转变 (一)教学过程转变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往往按照多年积累的经验,选择最科学、最合理、最直观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启发,并精设教学过程中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最后发现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路上少走弯路,从而增大课堂容量,以重点训练、反复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新知的熟练度和应用率。但是,这种方法却忽视了学生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认知规律,久而久之,学生被动理解和熟能生巧的学习方式便越来越习惯,创新思考、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合作探究、求同存异等活化思维会逐渐枯萎。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千方百计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先形成个性化认知,再进行智慧共享,扬长避短,总结发现。那么,知识便不再是填充进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地理解新知,更会发展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能力,同时,充分体会全神贯注探究的乐趣。 (二)管理过程转变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管理不再是单一的老师提要求,学生照着做的局面了。时代赋予了学生更开阔的视野,更灵动的思维,更强的自我意识,更鲜明的存在感。“所有牛推进工厂都变成罐头”,不但不科学,而且违背育人原则。所以,日常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真正聆听他们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喜恶,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他们,多用学生换位思考的方式警醒他们。鼓励学生为班级管理多建言,发挥学生彼此管理的责任意识,呼吁学生发明公平、有趣的游戏,倡导搭设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味校园生活,在乐此不疲中参与各项活动,在润物无声中健康成长。 三、评价转变 (一)多元评价 “唯分数论”在教师评价学生体系中时间占比较长,也根深蒂固。当然,没有扎实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这无可厚非。但是,学生的爱好、特长不同,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不能一概而论。允许学生存在不足,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积极发现学生自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