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166947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166947A(43)申请公布日2011.08.31(21)申请号201110058257.9(22)申请日2011.03.10(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杨林陈自强羌嘉曦(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代理人王锡麟王桂忠(51)Int.Cl.B60K6/44(2007.01)B60K6/36(2007.01)B60K6/543(2007.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57)摘要一种汽车混合驱动技术领域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两组电机、四条传动链、二个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行星齿轮差速装置、减速差速装置、储能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本发明具有更好的与现有车辆的技术继承性以及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的特点,具有多模驱动、无级变速和混联系统功能,解决了现有同类技术驱动力不足、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系统体积大和成本高、无法实现对发动机无级调速以及因机电部件制造困难而难于批量产业化的问题,实现了高性能、低开发成本、低系统成本、易于规模产业化实现的有机结合。CN1026947ACCNN11021669470216695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装置、两组电机、四条传动链、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行星齿轮差速装置、减速差速装置、储能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与离合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电机的转子分别与离合装置的输出端与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端相连接,第二电机的转子与第一传动链的输入端相连,第一传动链的输出端与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第二动力传动端相连,第二传动链的输入端与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壳体相连接,第三传动链的输入端与第一传动链的输出端之间为可进行动力传递的活动连接,第一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与第四传动链的输入端连接并实现第二传动链、第三传动链到第四传动链的动力传递控制,第二传动链的输出端、第三传动链的输出端均与第四传动链的输入端活动连接,第四传动链的输出端与减速差速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差速装置的输出端与车轮相连接,电机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与储能装置相连接并进行电能传递,电机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连接并输出控制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端与其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并实现所述的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端与其壳体的锁止连接或锁止解除的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电机的转子与行星齿轮差速装置的第一动力传动端之间设有第五传动链。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链为齿轮传动结构、链传动结构、复合传动链结构或传动速比为1的直接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行星齿轮差速装置为对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不对称式行星齿轮差速器、轴间行星齿轮差速器或具有与行星齿轮差速器相同连接关系的行星齿轮系。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传递切换装置为具有常啮合齿轮的结合套、同步器或离合器。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离合装置为离合器、所述动力传递切换装置、常结合型扭转减振装置或常结合型机械连接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储能装置为动力蓄电池、超级电容、具有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复合电源或设有外接充电装置的储能电源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设有起动马达,该起动马达依次与离合装置和发动机的曲轴输出端相连接并实现在系统故障、低温条件下起动发动机。2CCNN110216694702166952A说明书1/7页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汽车混合驱动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背景技术[0002]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相对于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和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极大的性能优势。但现有的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如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HS(丰田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其THS2(第二代丰田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通用汽车公司的EP(电动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及其AHS2(第二代先进混合动力系统)系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