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象类介词的偏误分析综述报告 对象类介词,也称为宾语介词,是表示动作对象或方式的介词,如“对、向、跟、按、以、为”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学习者母语语法结构、语音、语境等之间存在差异,常常出现对对象类介词的偏误使用。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还会影响语言的理解和交流。本文将对对象类介词的偏误分析进行综述。 一、对类介词的偏误类型 1.认知偏误:学习者难以正确理解对象类介词的用法,常常将介词的搭配模式混淆。例如,学习者理解不了“向”和“对”之间的区别。另外,由于母语不同,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介词来表示相同的含义。比如,英语中的“by”、“with”和德语中的“mit”三个介词都可以表示“用”的意思,但它们在汉语中不能混用,否则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2.知识偏误:学习者对介词搭配的规则掌握不准确,因此会出现错误的搭配使用。例如,“以”常被用于表示比较,但学习者可能会将其误用于表示交换。2015年一项研究发现,主要出现的偏误是“用对了促成了错误”,说明学习者对这些介词搭配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3.词汇偏误:学习者掌握单词的含义不准确,所以会导致介词的误用。例如,将“介”误用为“与”、“给”,或将“根据”误用为“关于”、“就”。 二、偏误的原因与分析 1.语言输出能力的限制:在刚学习一门语言时,很难完全理解复杂的语法结构。这些语法结构包含了形态、语法、句法等不同层面的要素。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难以直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语言输出和交流。这种语言输出能力的限制导致了学习者在涉及到复杂语法结构的时候容易出错。 2.语音、语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的语音、语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把一些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汉语的语言习惯强行套用到他们尚未掌握的语言中。例如,英语中“to”被用来表示方向,但在中文中用“向”来表示方向更合法更习惯。这些误用导致学习者在语言输出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偏误。 三、对策 1.聚焦语境与实际情景:可以通过给学习者一些相关语境,帮助学习者理解每个词汇的意思并尝试结合汉语实际情境来使用。比如,通过搭配比较而非死记单词的形式学习词汇,搭配固定的、相关的情境实例和场景,进而缓解学习者的误用问题。 2.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质量:有效的语言输入对于学习者准确使用对象类介词至关重要。对于外国语教师来说,清晰、标准、易懂的语音,加上一个缜密的语言模式,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接受正确的语言输入。 3.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语法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一对一的实际语境训练和共同探讨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运用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总之,对象类介词的正确使用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外国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加强语言输出与输入训练,构建佳运的语言体系,最终提高对对象类介词的使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