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李辉 2017年05月25日沈阳 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2毕业要求 3课程体系 2 传统工科存在问题 •传统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理科、人文基础不够,缺乏创新性; 专业设置不应对新兴经济行业; 专业划分偏窄、偏细,缺乏交叉性。 问题导火索 •建设理念不适应 问题导火索 •知识体系不合理 问题导火索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亟需解决问题 城镇化 中产阶气候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层增加变化 能源紧张气候变化 人口老龄化疾病流行 创新全资源 球化短缺 经济危机贫困 人口 迁移 未来六大变化趋势 美国:《2016-2045新兴科技趋势》 全球在行动 国发达国家抢占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 大力推动“工业4.0”、人工智能技术 际等新经济产业 高校工程 新经教育需要 直面挑战 济,融入发 展促发展 国家全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一 国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大 内力发展新经济。 新工科如何建设:六问 一问二问 产业需求建专业技术发展改内容 三问新工科四问 学校主体推改革建设学生志趣变方法 五问六问 内外资源创条件国际前沿立标准 新工科的内涵与特征 新理念:应对变化,塑造未来 新新要求: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工科 新途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 新工科: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 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 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新工科”顶层设计 学校--突破结构的固化 各个工科学院各个理科学院 突破传统院系利益格局,鼓励院系 学生层资源 理工交叉/专业交叉/强化实践分配之间融合,推进办学资源的共享 考核突破传统评价模式,鼓励教师跨专 面向未来创新方向 新工科机制业融合,促进对未知科技的探索 平台面向新经济新方向 管理突破传统管理机制,促进跨部门跨 各学科交叉研究院机制院系的协同发展 教师层 信息突破传统信息化孤岛,促进跨专业 各个工科学院各个理科学院 化选课与个性化培养计划的实现 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工科学院 理科学院 教师融合学生融合理工之间融合(工科之间融合) 建设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措施 更新教育理念:面向行业需求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教育理念 专业知识体系创新:新技术、新行业引领新工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多学科融合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师资,就没有一流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按照新工科发展规律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学习与研讨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空间 创新教育体系及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特征 工业合作伙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国际合作伙伴:国际化办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基本途径 新工科人才何以为“新”? 与传统工程人才相比,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致力于: 更加具备价值理性; 领导力 价值 更加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理性 更加具备创造力;国际视 野及交 解决复培养往能力 杂工程 更加具备领导力部题能目标 力 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 终身学 习能力 更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造力 以产出导向为培养体系 学生 能力 以产出导向为培养体系 学科专业办学者利益在校生,校友 期望教师……群教师,雇主 体 培养毕业课程课程考核 目标要求体系教学评价 形成支撑 学校学校的人才实现支撑 定位培养目标证明支撑 培养目标设计原则 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 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引 领性。(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反映毕业生 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目标内涵) 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思路 原则一:目标定位 •目标定位:对本专业本科人才的基本素养、服务面向、 人才定位的总体描述。 例如: 原则二:目标内涵 目标内涵: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以及 在毕业后5∽10年左右预期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 总体描述 例如: 某研究型大学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能在新药创制及其相关行业从事科研、开发、检验和 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业技能) 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监管、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 面宽广的系统视角考虑新药开发的问题。(职业素养) 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和领导力上表现出担当和进步。 (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关注点: 社会对本专业究竟有哪些需求?本专业能够培养什么类 型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若干年后,应具有什么职业能 力和职业素养?预期会有哪些成就? 培养目标完整表述: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