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基于眼动的证据 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基于眼动的证据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图片资源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标记与解释策略作为一种强调文字解释的学习方法,在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基于眼动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解释。 1.引言 多媒体图片资源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而标记与解释策略则可以提供文字说明,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解图片内容。因此,研究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对于优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标记与解释策略对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研究发现,标记与解释策略能够引导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信息上。通过标记和解释,学习者能够更快速地发现和理解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眼动实验结果显示,学习者在看到标有解释的图片时,更容易将视线集中在这些区域,提高了对关键信息的注意力。 3.标记与解释策略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标记与解释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者对多媒体图片资源的深层理解。学习者通过阅读标记和解释的文字内容,能够将图片中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眼动研究表明,学习者在阅读标记解释时,眼球运动轨迹更为稳定,证明了他们对文字内容的深层加工和理解。 4.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学习认知负荷的影响 学习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和认知任务的复杂程度。多媒体图片资源本身就含有大量视觉信息,容易导致学习认知负荷过大。然而,标记与解释策略可以减少学习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眼动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在看到标记解释的图片时,眼球停留时间更长,表明他们对学习信息的处理更加深入和逐步,减少了认知负荷。 5.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标记与解释策略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通过给图片添加标记和解释,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在知识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眼动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学习者在看到标有解释的图片时,眼球运动轨迹更为稳定,并且在复习和测试阶段展现出更高的正确率。 6.结论 本研究通过基于眼动技术的实证研究,综合分析了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与解释策略能够引导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信息上,并促进学习者对多媒体图片资源的深层理解。此外,标记与解释策略还能够减少学习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因此,在使用多媒体图片资源进行学习时,采用标记与解释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7.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仅通过眼动技术来研究标记与解释策略对多媒体图片资源学习的影响,而并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学习者在使用标记与解释策略时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并结合其他研究方法来深入研究其影响。 参考文献: [1]Spector,J.M.,Merrill,M.D.,vanMerrienboer,J.J.,&Driscoll,M.P.(2008).Handbookofresearchon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andtechnology(3rded.).NewYork: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2]Moreno,R.(2006).Doesthemodalityprincipleholdfordifferentmedia?Atestofthemethod-affects-learninghypothesis.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22(3),149-158. [3]Spanjers,I.A.,vanGog,T.,&Janssen,N.(2012).EffectsofAnnotatedDiagramsandElaborativeInterrogationQuestionsonLearningfromaWeb-BasedScienceSimulation.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04(2),482-492. [4]Paas,F.,&Sweller,J.(2012).AnEvolutionaryUpgradeofCognitiveLoadTheory:UsingtheHumanMotorSystemandCollaborationtoSupporttheLearningofComplexCognitiveTasks.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24(1),27-45. [5]Kalyuga,S.(2011).Cognitiveloadtheory:Howmany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