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关系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展与发展,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情感、行为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于家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分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根据影响的方向可分为正性教育和负性教育。正性教育主要包括激励性教育和支持性教育。激励性教育是指父母通过激发孩子内在的动机,促进其自我发展,让孩子成为主动、积极、独立的个体。支持性教育则是指父母提供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到被爱与被关爱。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负性教育则是指限制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限制性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行动和行为进行限制和加以限制;惩罚性教育则是指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或者严厉批评。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父母采用某种教育方式时,不同孩子的性格、行为、心理特征等都会对教育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 二、青少年的宽恕倾向 宽恕是一种人际互动的情感,它是人类深层的道德品质。宽恕是指在受到伤害或者侵害之后,不再对侵害者存有愤怒、怀恨和报复心理的一种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不同的伤害和侵害,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而青少年对于伤害和侵害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经历有关。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宽恕愿望和处理侵害行为的积极机制。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影响 青少年内在的愿望是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宽恕倾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激励性教育和支持性教育与宽恕倾向的关系 激励性教育和支持性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拥抱”的态度。家长以鼓励、肯定的方式面对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家庭支持感。家长对孩子的热情和亲情也更充满热心和帮助,能够更好地有效地传递宽恕和爱的信息,让孩子对世界充满信任和好奇心,个人视角得到拓宽,容易孕育出宽恕情感和心理状态。 2.限制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与宽恕倾向的关系 限制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与宽恕倾向的关系则是“关闭”的态度。孩子对于伤害和侵害的产生,可能也因于家长有严厉的要求而形成。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健康、道德等方面的要求是合理的,但过于苛刻和严格的管教方式会使孩子感到无法释放压力,产生疏离的情感和不安全感,容易产生报复和仇恨心态。在惩罚性教育和限制性教育的模式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行为,进而难以产生宽恕倾向。 四、结论 因此,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的宽恕倾向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激励性教育和支持性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宽阔的门,使得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和传递“生命的意义”-宽恕和爱。而限制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会让孩子对于世界产生更多的恐惧和不安,无法产生宽恕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因此,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应该从孩子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孩子的动机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孟玉敏,康珊,聂诗怡等.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关系[J],2019. 2.史万生,程春杰,郝超.家庭教育与宽恕倾向研究综述[J],2019. 3.何海琴.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影响及其机制[J],2020. 4.黄文彬,吴宝林,黄锦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关系——基于《中华家长问卷》的研究[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