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课堂演练: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课堂演练: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⑤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商隐《李贺小传》)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再见!文言文学习目标文言实词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旦日,卒中往往语 9、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先帝不以臣卑鄙 1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一词多义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肉袒负荆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偏义复词1、选出对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项()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⑤古之遗爱也(恩惠) 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喜欢)学习目标词类活用1、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置人所罾渔腹中 4、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5、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6、顺流而东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吞二周而亡诸侯 6、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7、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8、欲因此时降武1、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孟尝君客我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⑴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⑵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⑴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⑵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⑶外连衡而斗诸侯1、项伯杀人,臣活之 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毕礼而归之 5、宁许以负秦曲一、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名词相似)4.形容词用“而”与动词并列,充当连动谓语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一、数词用作动词学习目标文言文句式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高考题展课前小练考点分析2024/10/20学习目标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7)梁父即楚将项燕(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黄生借书说》 (3)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4)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1)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斯是陋室《陋室铭》(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苏洵《六国论》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洵《六国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