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素材 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涌现了许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荀子与儒家 战同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和荀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孟子是鲁国没落贵族的后裔。孟子成为著名学者后,与学生一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和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孟子对“性善说”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这说明,人的内心本来就存在着善良的本性。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曾在齐国都城稷下学宫讲学。现存的《荀子》一书共有32篇,保存了荀子的主要思想。 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荀子说,由于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所以才会发生争夺、残害、淫乱的事情:如果顺从这种性情发展,就会引起争夺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他又吸收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墨子与墨家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出身于“贱人”,曾做过造车的工匠,后来官至宋国的大夫。相传他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放弃儒学,自创墨家学派。现存《墨子》53篇,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基本资料。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也把“兼爱”称为“仁”,但与孔子所说的“仁”有很大的差异。孔子所说的仁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子主张的兼爱则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 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以墨子为首的墨者为宣传和平四处奔走呼吁。墨子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墨于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说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墨子的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庄子与道家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的隐士。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不公。楚王曾派人带着重礼聘庄子为令尹(相国),遭到拒绝。庄子过着贫穷的生活,以著书自娱。据说,他曾“著书十余万言”。庄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提出了“齐物”的观点。“齐物”,就是万物齐一,庄子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在这里,名称和数量没有一点变化,为什么猴子会先怒后喜呢?这是因为猴子不了解它们在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