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284170A(43)申请公布日2017.10.24(21)申请号201710390537.7(22)申请日2017.05.27(71)申请人芜湖星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41000安徽省芜湖市鸠江电子产业园综合楼6楼6018室(72)发明人许壮志刘彬陈琦徐建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代理人邹飞艳张苗(51)Int.Cl.B60G11/14(2006.01)B60K1/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包括底盘本体(1)和安装在底盘本体(1)底部的两对驱动轮(2);其中,两对驱动轮(2)并排设置,且其中一对驱动轮(2)为从动轮,另一对驱动轮(2)分别通过传动轴(3)与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件与底盘本体(1)的底端面相连接;多根传动轴(3)分别通过压缩弹簧(9)与底盘本体(1)相连接,底盘本体(1)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接板(10),固接板(10)和底盘本体(1)上靠近固接板(10)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该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减震效果好、通过性高,大大提高了机器人行动时的稳定性。CN107284170ACN10728417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1)和安装在所述底盘本体(1)底部的两对驱动轮(2);其中,两对所述驱动轮(2)并排设置,且其中一对所述驱动轮(2)为从动轮,另一对所述驱动轮(2)分别通过传动轴(3)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底盘本体(1)的底端面相连接;多根所述传动轴(3)分别通过压缩弹簧(9)与所述底盘本体(1)相连接,所述底盘本体(1)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有固接板(10),所述固接板(10)和所述底盘本体(1)上靠近所述固接板(10)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罩设在所述驱动电机外部的电机壳(4),所述传动轴(3)穿过所述电机壳(4)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4)的顶端面朝向所述底盘本体(1)延伸有导向轴(5),所述底盘本体(1)的底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轴(5)相配合的导向轴套(6),所述导向轴(5)穿过所述导向轴套(6)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底盘本体(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4)的顶端面朝向所述底盘本体(1)延伸有导向轴(5),所述底盘本体(1)的底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导向轴(5)相配合的导向轴套(6);其中,所述导向轴(5)的末端沿周向向外形成有第一止挡唇板,所述导向轴套(6)的末端沿周向向内形成有第二止挡唇板,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7),所述拉伸弹簧(7)套在所述导向轴(5)外部并且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止挡唇板和第二止挡唇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套(6)为空心圆台状的导向轴套(6),并且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套(6)的顶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有安装唇板(8),所述安装唇板(8)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底盘本体(1)上形成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螺纹盲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唇板(8)的边缘焊接固定在所述底盘本体(1)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4)和传动轴(3)的外表面上均涂设有一层防水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为非充气轮胎。2CN107284170A说明书1/4页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组装件,具体地,涉及多弹簧的机器人底盘驱动轮组。背景技术[0002]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0003]其中,服务类机器人需要及时地反馈并与被服务者进行交流,因此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在二者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市面常见的机器人多为驱动轮和万向轮的配合,这种驱动方式的通过性差并且减震效果不明显,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