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387230A(43)申请公布日2017.11.24(21)申请号201710504111.X(22)申请日2017.06.27(71)申请人中船重工(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地址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园区牛顿路400号(72)发明人梁鹏飞王凯李明成张冲(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代理人刘君(51)Int.Cl.F02B37/2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57)摘要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包括调节体、控制体、拉伸轴、拉伸杆、移动体、弹簧、磁铁、镶嵌槽、旋转轴,控制体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控制体的下部为圆柱状结构,移动体布置在控制体上部,移动体顶部通过第一弹簧与控制体的顶部壁面相连接,第一磁铁与移动体底部固结在一起,镶嵌槽阵列式布置在控制体内的旋转轴上,第二磁铁布置在镶嵌槽内,第二磁铁的内侧壁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旋转轴相连接,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的同极相对。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排气总管缩口率变大;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板下移,排气总管缩口率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增压系统排气管容积的优化设计。CN107387230ACN10738723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排气支管(5)、排气总管(6)、涡轮(7)、涡轮排气管(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3)的出气口、排气支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支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的出气口与排气总管(6)相连接,涡轮(7)的进出气口分别与排气总管(6)的出气口、涡轮排气管(8)的进气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体(9)、移动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拉伸杆(13)、第一弹簧(14)、移动体(15)、第二弹簧(16)、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镶嵌槽(19)、旋转轴(20),调节体(9)布置在排气总管(6)上并位于涡轮(7)的前端,移动板(10)布置在调节体(9)内;控制体(11)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控制体(11)的下部为圆柱状结构,移动体(15)布置在控制体(11)的上部,移动体(15)的顶部通过第一弹簧(14)与控制体(11)的顶部壁面相连接,第一磁铁(17)与移动体(15)的底部固结在一起,旋转轴(20)的一端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旋转轴(20)的另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下部前壁面后镶嵌在下部后壁面上,镶嵌槽(19)阵列式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旋转轴(20)上,第二磁铁(18)布置在镶嵌槽(19)内,第二磁铁(18)的内侧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6)与旋转轴(20)相连接,第一磁铁(17)、第二磁铁(18)的同极相对,拉伸轴(12)的一端与移动体(15)相连接,拉伸轴(12)的另一端与拉伸杆(13)的上端相连接,拉伸杆(13)的下端穿过调节体(9)的上壁面后与移动板(10)固结在一起。2CN107387230A说明书1/3页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增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磁铁调节式涡轮增压控制系统。背景技术[0002]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型式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定压增压系统,各缸共用一根容积较大的排气管,排气管系结构比较简单,排气管内压力基本上保持恒定,压力大小仅与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有关,不同缸数柴油机的增压系统可以进行统一设计。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依据各缸发火顺序,将排气不发生干扰的两个气缸或三个气缸和同一根排气管相连接,排气管系管径较小,排气脉冲能量可以充分利用,低速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好;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由此可见,如果一台发动机的排气管容积可以随着工况的变换而变化,高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大,低速工况时使排气管容积变小,这是较为理想的。在排气管容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涡轮入口的面积,也可以实现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兼顾。在低速工况时使涡轮入口面积变小,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在高速工况时使涡轮入口面积变大,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这也是较为理想的。[0003]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1020532937.0,专利名称:排气管出口面积可变的涡轮增压装置,该专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