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624631A(43)申请公布日2019.04.16(21)申请号201910070523.6(22)申请日2019.01.24(71)申请人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30000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开发区超达路5177号实验楼(72)发明人郭孔辉仇韬李野(74)专利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代理人朱世林(51)Int.Cl.B60G3/20(2006.01)B60G15/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包括转向节总成、下前控制连杆、下后控制连杆、上控制臂总成、减振器总成以及弹簧,所述的转向节总成与上控制臂总成通过上控制臂外球铰铰接铰接;转向节总成与下前控制连杆通过下前控制连杆外球铰铰接连接;转向节总成与下后控制连杆通过下后控制连杆外球铰铰接连接。本发明解决了轮毂电机悬架布置空间不足、簧下质量过大的局限,使得悬架结构更加紧凑、操稳性能更加优秀;将驱动、部分导向机构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便于整车通用平台设计,大幅降低开发周期,可大幅降低生产线成本及产业链规模;因此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CN109624631ACN10962463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包括转向节总成(6)、下前控制连杆(13)、下后控制连杆(3)、上控制臂总成(9)、减振器总成(14)以及弹簧(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总成(6)与上控制臂总成(9)通过上控制臂外球铰(8)铰接铰接;转向节总成(6)与下前控制连杆(13)通过下前控制连杆外球铰(11)铰接连接;转向节总成(6)与下后控制连杆(3)通过下后控制连杆外球铰(4)铰接连接;所述的上控制臂总成(9)通过上控制臂前衬套(10)、上控制臂后衬套(7)分别与车身在上控制臂前、后内的铰接点进行铰接连接;所述的下前控制连杆(13)通过下控制连杆前衬套(1)与车身在下前控制连杆内的铰接点进行铰接连接;所述的下后控制连杆(3)通过下控制连杆后衬套(2)与车身在下后控制连杆内的铰接点进行铰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振器总成(14)上点与车身固定连接,减振器总成(14)下点通过减振器总成下衬套(12)与下前控制连杆(13)上的铰接点进行铰接连接;所述的减振器总成(14)与弹簧(15)复合连接,即弹簧(15)上端与减振器总成(14)的活塞杆及减振器总成(14)上点连接,弹簧(15)下端与减振器总成(14)的外筒连接,弹簧(15)随着活塞杆的滑动被压缩或伸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前控制连杆外球铰(11)、下后控制连杆外球铰(4)为垂向不重合的两个球铰,增加主销内倾角,延长主销偏移距;通过两个球销的相对位置,保证主销与车轮参数的运动规律在合理变化范围值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总成(6)上固定连接着轮毂电机的定子部分;所述的下前控制连杆(13)、下后控制连杆(3)、上控制臂总成(9)的外端部分导向机构位于轮毂内部。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连杆悬架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左前悬架(FL)、右前悬架(FR)、左后悬架(RL)与右后悬架(RR),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前悬架(FL)与右前悬架(FR)结构对称;所述的左后悬架(RL)与右后悬架(RR)结构对称;所述的左前悬架(FL)与右后悬架(RR)结构相同;所述的右前悬架(FR)与左后悬架(RL)结构相同。2CN109624631A说明书1/3页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前后通用的多连杆悬架机构。背景技术[0002]轮毂电机技术是将集成了减速器的电机总成直接布置在轮毂中,由4个轮边电机直接驱动4个车轮,相比传统电动车而言,轮毂电机技术省去了差速器、半轴甚至二级变速装置,整车结构得到极大的简化。然而,相对于内燃机驱动或传统集中电机驱动的车辆来说,轮毂电机驱动的轮边悬架各部件,如控制臂、减振器、弹簧等,布置空间紧张,导致底盘系统易发生干涉,悬架适应性匹配难度大。[0003]此外,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的底盘簧下质量大,不利于悬架的平顺性和操控性。悬架作为轮胎运动的导向机构和力的传递机构。特别是前悬架,涉及到转向运动其下控制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