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合肥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汇报材料 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现有16个教学系部,43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也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5所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和硕士点建设单位。 自1985年开始,合肥学院就开始了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研究,并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全面实施改革,创造性地将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以本土化改造,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一、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基本思路 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多年积淀的借鉴德国办学理念基础上,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所需专业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工程型人才。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指导思想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整个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围绕安徽省支柱产业和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根据安徽省产业发展需求,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特色专业为重点,在“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两个专业实施培养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第二步,以试点总结的基础上,扩展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专业改造,完善试点改革工作。 第三步,在全院工科专业中推广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在人文社科专业中采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合理内核,开展应用型人文社科人才培养改革。 二、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 (一)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达到预期目标,学院成立院系两级管理机构和校企结合的指导委员会、中德联合成立专家组。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院长蔡敬民教授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陈啸教授为副组长,由教务处、科研处、外事处、人事处、学生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学院办公室及各试点系负责人参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办公室”,由教务处处长魏朱宝为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审定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以及对内、对外(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实习和联合培养企业、德国政府和高校)协调与联络等工作。 2.相关系成立工作组 参加试点的系成立相应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组”,系主任担任组长,教学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系教学办、教研室主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管理和监控各教学环节以及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等。 3.成立校企结合的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教学、科研及工程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担任成员,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4.中德联合成立专家组 成立由我院相关人员、德方合作院校负责人及德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借鉴德国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实际优化实施方案。 (二)保障体系 1、政策保障 学院在制定较为齐备的各种教学文件(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教学日历等等)和管理文件(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基础上,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制订《合肥学院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从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监控等多方面明确优先支持政策。 2、经费保障 在2011年合肥学院实验实训建设项目中安排155万元经费用于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的软件工程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条件建设,并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5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在安徽省和合肥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中安排44万元用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研究和专业建设。 3、师资保障 制订《合肥学院加强教师应用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实施办法》,确定学院设立教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专项经费,明确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思政课教师任教每3学年中必须有不少于1学期的社会实践时间,并提出社会实践途径、管理方式和考核办法。同时制订了《合肥学院外聘(返聘)教师聘任和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上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利执行。在实际执行中,加大、加快双能型师资培养,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并利用我院与德国以及国内企业长期合作的优势,聘请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授、企业和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