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一、总体概况上海电机学院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2年,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成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该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有38名学生加入“卓越计划”。专业定位于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后备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培养和造就具备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知识结构合理、应用能力突出、能灵活规范地运用技术知识与实践能力解决技术现场的实际问题,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具有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和初步设计等能力,能适应工作变化并具有创新素质、有团队合作能力、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二、组织管理健全和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上海电机学院成立了夏建国校长牵头的“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以及分管教学副校长杨若凡牵头,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卓越计划”工作小组。为了推进校企联合培养,学校与相关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领导、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和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企业有关领导、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在业务上对试点专业建设给予指导和咨询,并负责协调落实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关的各项校企合作具体事宜。试点专业所在电气学院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全面负责卓越培养计划的实施、课程整改、企业培养以及专业论证等工作,并实施绩效考核。三、政策措施学校在已有的规章制度体系基础上,充分考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殊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学管理补充条例(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毕业标准及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籍管理补充条例(试行)》、《上海电机学院关于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兼职教师的聘任办法》、《上海电机学院关于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师的管理暂行办法》。试点专业所在电气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学生科创、师资配备、教师进修、企业教师授课等方面给予卓越计划政策倾斜,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学院对卓越班学生实施学业指导,每位教师指导10名教师,全面负责指导卓越班学生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四、培养模式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1)学校培养标准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定位于培养现场工程师。在研究分析国际专业标准(华盛顿协议与CDIO)及美国行业机构开发的通用电气工程师认证标准的基础上,邀请行业10余家企业技术专家研讨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长三角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学校办学定位,在遵循国家对本科人才通用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校培养标准。(2)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思想、措施及成效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学习与借鉴专业国际论证、CDIO的先进理念,以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论证为目标,通过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体措施主要有: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成立“卓越计划”研究工作组,邀请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企业培养计划以及课程建设;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卓越班学生开设技术讲座、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指导企业学习;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1-2年,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访学,增强专业国际合作能力。工作成效:遵循教育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人才规格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学校专业标准为基础,联合企业共同确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系统集成与实施、设备维护与运行、试验研究、技术管理”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聘企业教师22名,承担企业实践教学指导;聘请2名企业教师为卓越班学生开设技术讲座(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忻谊开设“现代电梯电气控制技术”,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高勇峰开设“风力风电电气技术与电力电子器件”);选派4位教师(刘军、丁斗章、王致杰、商雨青)负责卓越班学业指导。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卓越计划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按照“系统集成与实施、设备维护与运行、试验研究、技术管理”4大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形成课程集群,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共建,突出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整合,注意课程间的逻辑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重复,做到课程之间的衔接、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技术发展相适宜,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