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1406161A(43)申请公布日2020.07.10(21)申请号201880077090.0(72)发明人冈村健(22)申请日2018.12.21(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30)优先权数据10022017-2531802017.12.28JP代理人张晶谢顺星2017-2531812017.12.28JP(51)Int.Cl.2017-2531822017.12.28JPF16F1/387(2006.01)2017-2531832017.12.28JPB60K1/00(2006.01)(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B60K5/12(2006.01)2020.05.2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8/0472522018.12.21(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9/131511JA2019.07.04(71)申请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兵库县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8页附图8页(54)发明名称防振装置(57)摘要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的防振装置。解决手段:在电动汽车用防振装置(300)配设于汽车的车身的状态下的内筒部件(10)的水平方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有沿着轴O方向贯通的凹缺部(233b),且具备在以轴O为中心的径向上连结该凹缺部(233b)的内面间的连结部(333e)。由此,能够提高连结部(333e)的防振效果,并抑制防振基体(330)的上方侧弹性部(233c)及下方侧弹性部(233d)因振动源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而共振。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电动汽车用防振装置(300)的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CN111406161ACN11140616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筒状的内筒部件、围绕该内筒部件的外侧的筒状的外筒部件、以及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并连结所述内筒部件的外周面及所述外筒部件的内周面的防振基体,所述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防振基体具备:凹缺部,其位于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一方向上隔着所述内筒部件的两侧,且沿着轴向贯通;以及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凹缺部的内面中的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轴向正交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内面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内筒部件重叠的位置未形成贯通孔,且径向上的自由长度设定为相对于与所述内筒部件连结侧的轴向长度为0.5倍以上且1.0倍以下,在径向的各位置沿着轴向连续地切断的情况下的切断面的截面积在径向的各位置设定为恒定,在到所述防振基体的自由长度的30%为止的挠曲量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方向的载荷相对于所述防振基体的挠曲量的特性具有线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形成于比所述内筒部件的轴向两外侧的所述防振基体的端面更靠内侧,在所述凹缺部的内面形成有阶梯面,该阶梯面在从所述防振基体的轴向两外侧的端面到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凹缺部的内面的连结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内筒部件的轴向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与所述凹缺部的内面的连结位置设定在从所述内筒部件的外周面到所述外筒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在轴向视角下弯曲形成为与所述内筒部件的轴同轴的圆弧状,且平行于与轴正交的平面延伸设置。2CN111406161A说明书1/18页防振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的防振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用于将汽车的驱动源支承于车身的防振装置由:形成为筒状的内筒部件、形成为围绕该内筒部件的外侧的筒状的外筒部件、以及连结这些内筒部件及外筒部件的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防振基体构成。[0003]根据这种防振装置,一般在防振装置配设于汽车的车身的状态下,在与内筒部件在重力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防振基体形成沿着内筒部件的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在重力方向上负载有规定范围内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动态弹簧常数增高至规定值以上(专利文献1)。[0004]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具备贯通孔的防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若向重力方向的载荷为规定范围以上,防振基体变形而贯通孔的内侧的空间坍塌(贯通孔的内面彼此抵接),则动态弹簧常数会急剧增高。[0005]本申请的申请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开发了如下的防振装置(在提出本申请时尚未公知),其在防振装置配设于车身的状态下,防振基体在比内筒部件更靠水平方向外侧的区域具备沿着轴向贯通的凹缺部,且在重力方向上与内筒部件重叠的位置未形成防振基体的贯通孔,且径向上的防振基体的自由长度设定为相对于与内筒部件连结侧的防振基体的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