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131577A(43)申请公布日2019.01.04(21)申请号201811112045.2(22)申请日2018.09.21(71)申请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地址315000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818号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2)发明人何明杰许伟周国均王国红徐新民施报伟张玉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代理人孙辉(51)Int.Cl.B62D21/15(2006.01)B62D21/11(2006.01)B62D21/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前纵梁结构及副车架总成(57)摘要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纵梁结构及副车架总成。该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本体;前纵梁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在前纵梁本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弱化孔,弱化孔能够在保险杠受到撞击时发生变形。该前纵梁结构解决了现有前纵梁结构为刚性材料,不能吸收冲击力,导致剩余冲击力冲击车辆的技术问题。CN109131577ACN10913157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在所述前纵梁本体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个弱化孔,所述弱化孔能够在保险杠受到撞击时发生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为弯折结构,所述弱化孔设置在所述前纵梁本体的弯折处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包括从前到后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且所述第二连接段自前向后向下逐渐倾斜;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的第一拐角处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弱化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的第二拐角处的上侧设置有第二弱化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拐角处的两个棱边处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弱化孔和/或所述第二拐角处的两个棱边处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弱化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在水平面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从后向前朝副车架总成的侧端逐渐延伸,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在水平面的投影从后向前朝所述副车架总成的中间逐渐延伸,且所述直线段与第一连接段的在水平面的投影呈第三拐角,且所述第三拐角为钝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本体的材料为铝合金。7.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和两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前纵梁结构;两个所述前纵梁结构分别连接在副车架本体的前端的两侧,在每个所述前纵梁结构的连接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能够与车身的保险杠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本体包括:中间横梁、两个前摆臂安装点结构和两个后支架;两个所述两个前摆臂安装点结构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梁的前端的两侧,且所述前纵梁结构的后端与所述前摆臂安装点的前支架连接;两个所述后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中间横梁的后端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纵梁本体连接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前支架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横梁连接的第二安装槽;在所述后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中间横梁连接的第三安装槽。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强横梁。2CN109131577A说明书1/5页前纵梁结构及副车架总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纵梁结构及副车架总成。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汽车工业产销量上升为世界第一位。随着国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汽车安全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怎样运用低成本来实现汽车安全成为各大汽车厂家难题。[0003]经分析看,汽车的整体安全系数最主要还是由结构(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形能力的结构)来决定的。当发生车祸的一瞬间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形能力结构的整车,车体前部能竟可能多的吸收碰撞能量,避免驾驶室变形,保护驾乘人员避免车祸危机生命。[0004]现有副车架总成的前纵梁与车身的保险杠之间连接有吸能盒,通常采用吸能盒结构来减缓车辆遭受正面碰撞造成的伤害。但是,在车辆面对较大冲击力时,吸能盒无法吸收所有冲击能量,而前纵梁结构为刚性结构,不能吸收冲击力,导致剩余冲击力冲击车辆,从而对乘员造成伤害。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前纵梁结构,以解决现有前纵梁结构为刚性材料,不能吸收冲击力,导致剩余冲击力冲击车辆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