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实施方案 竞赛规程 项目名称:2012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目的与意义:无碳小车越障竞赛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综合性工程能力竞赛,内容上与高校工程训练教学相衔接,综合体现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制造工艺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竞赛的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竞赛秉承“竞赛为人才培养服务,竞赛为教育质量助力,竞赛为创新教育引路”的宗旨,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竞赛内容和竞赛环节突出工程背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工程环境、建立工程意识,掌握现代工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象与要求:2012辽宁省大学生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的参赛对象是辽宁省高校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无专业限制。要求以组队的形式通过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队由1名领队、1名指导教师及3名参赛学生组成。参赛作品的设计及制作统一按照本竞赛秘书处发布的命题及其规则进行。 时间与日程: 10月26日(周五):全天报到;裁判工作会议;组委会工作会议;领队会议 10月27日(周六):开幕式;第一阶段竞赛(场上车赛);报告评审 10月28日(周日):第二阶段竞赛(加工制作、装调,场上赛车);闭幕式;报退。 方式与内容:参赛队由各校向竞赛秘书处报名推荐,由秘书处汇总报请省组委会批准。省内各高校可在校内竞赛的基础上选拔推荐,每校推荐参赛队数量不多于3支。要求参加本届省赛的各队在各自校内按照赛事规定完成参赛作品的设计和部分实物制作,并向竞赛秘书处提交关于参赛作品的方案及结构设计报告、工艺设计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和生产工程管理方案设计报告。在竞赛现场将进行指定零部件(现场发布)的加工制作,完成作品的装配、调试,进行场上越障运行比赛和现场答辩等。 环境与设施 竞赛场地:主场地一:大连理工大学刘长春体育馆中心馆 主场地二: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竞赛设施:主场地一为车赛场地,2300平米,地面为室内球类竞赛用标准复合木地板:主场地二为加工制作装调竞赛场地,配有普车、普铣、数车、数铣和快速成型等比赛用机床,配有钳工工作台和钻床等设施设备。加工竞赛需要的通用工卡量具由参赛队自带。 接待条件:参赛人员集中入住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及理工宾馆,集体用餐,评赛分开。小型工作会议使用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的标准小型会议室。 竞赛组织: 组织机构: 2012辽宁省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承办。成立“2012辽宁省大学生无碳小车越障竞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评委会”或“两委会”)。组委会下设竞赛秘书处,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大连理工大学。 组织形式: 本竞赛实行二级竞赛制度。各校根据本竞赛组委会发布的竞赛命题和竞赛规则自主组织本校大学生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并根据校赛成绩排名向竞赛组委会推荐。在此基础上,省赛组委会组织“辽宁省大学生2012无碳小车越障竞赛”,并依据省赛结果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2013年)秘书处报名推荐。 评委会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和成绩评定标准,组委会负责对各项竞赛规则和标准的审定和发布或发布授权。在竞赛规则中,将详细规定竞赛的参赛资格、参赛要求、报名办法、奖项设置、评审原则等项目。 秘书处负责处理竞赛的日常工作和具体的竞赛组织筹备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及秘书若干人。 竞赛规则 竞赛规则:全部竞赛过程都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首要原则。在统一命题的基础上做到:(1)赛前公布各项竞赛过程的评分标准及计算方法。(2)赛前所有参赛队统一参与参赛顺序及赛道的公开抽签。(3)赛场之上实时公布各队在竞赛各项中的得分数据。(4)设立由德高望重的专家组成的竞赛仲裁组,负责及时处理参赛各方提出的诉求。(5)竞赛结束后,向全体参赛人员,公布各队的每项得分及成绩计算的最终结果。(6)对各队提交的方案报告进行统一的密封装订,实行盲测盲评。(7)评审裁判人员的人选实行回避制度。 抽签办法:所有参赛队的参赛顺序及赛道等都由公开抽签产生。 领队与选手:各参赛队的领队应做好本队人员的参赛报名工作,包括网上报名表的填写和纸质报名表的填写与提交;及时浏览竞赛网站的最新通知与消息,保持与组委会秘书处联系畅通。参赛选手需填写报名表(附有照片,报名表可从大赛网站下载),报名表须加盖所在学校的公章。参赛者的资格确认由其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 评审原则: (1)本竞赛设立评审工作组。评审工作组由评委会成员和经评委会选聘的裁判员组成。评审工作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组员若干名。 (2)评审工作组在竞赛和评审规则范围内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