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反思醚囊鬻戮鍪篱麓鞴禚麓黼瓣瀚懑瓣瓣辫鬻蕊鬻辫鬻鞣粼戮熬鍪瓣溺l戳鬻嫩黼隧溺黧麟瓣穗X逝蕊溺黧黪糕缀纛鬻懑圈豳滚黼黧鏊溺≥满瀚瀚疆I案倒分析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要好好汲取中铝并购力拓的经验教训:一方面,在战略上重视任何一笔海外投资项目。避免国内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海外;另一方面,在战术上重视任何投资交易细节并做到知己知彼。避免陷入圈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o中铝并购力拓事件全过程第二次收购失败成因分析CasesAnalysis中铝第二次收购力拓失败,暴露出中铝国际并购经验不足,使自己在双方的博弈中逐步落于下风。反思中铝并购力拓全过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从中得到很多启示。中铝并购力拓事件至今经历了首期注资、再次收购和参与配股三个阶段。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中铝首次注资力拓为第一阶段并购事件。2008年2年2月,中铝首期投资已经浮亏了70%以上。与此同时,中铝开始实施第二阶段注资计划。2009年2月12日,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主动斥资195亿美元将其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月中铝集团携手美国铝业在市场高峰期以近每股59英镑的价格斥资140.5亿美元合作收购力拓英国公司12%的普通股股份,并持有力拓集团9.3%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其中,美国铝业以认购中铝新加坡公司债券形式出资了12亿美元,其余128.5亿美元均为中铝出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截止到20092009年6月5日,力拓单方面宣布撤销中铝第二次注资的协议,这就宣告原本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海外投资交易彻底失败。而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规定,力拓只需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毁约费。中铝第二次注资失败后,整个并购事件并没有完结。第三阶段事件是中铝参与力拓“152亿美元配股融资”方案。经证实,中铝至2009年7月1日已出资近15亿美元,全数执行力拓新股认购权,以维持现有的持股比例,摊低此前斥巨资入股的成本。以此时力拓英国公司收盘价每股21.7英镑计算,中铝仍然浮亏单就事件本身看,中铝先后两次收购力拓一成一败。两次并购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热烈讨论。本文对中铝第二次投资缘何失手力拓做如下成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有所启示。如果排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铝首期收购的方式和效果都是相对较成功的。然而,第二次收购却以失败告终,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对比中铝两次注资力拓的结果,可以看出中铝第一次成功收购力拓9.3%的股份很好地利用了天时地利。第一,联合美铝共同完成对力拓股份的收购。一方面,中铝能够有效利用美铝在国际重大交易谈判上的技巧和经验,促使力拓在双方博弈中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联合美铝能够表现出是一种市场化文/期向东近90亿美元。66中目中小企业2010.2 万方数据 的操作行为,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对中铝市场化收购的认可。第二,首次收购是一种间接收购的行为,即绕道英国伦敦股票交易市场收购力拓英国有限公司12%的股份。这实际上避开了地缘政治的阻力,因为英国政府比澳大利亚政府更崇尚自由贸易。第三,首次收购受到雷曼、中金两家专业中介机构的资本运作支持,交易的操作过程相对比较迅速,减少了可能面临的监管和财务风险。第四,首次收购借助新注册公司且保密工作做得好,减少了来自力拓内外的阻力,使得这次大规模收购并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得以较为顺利地完成。当力拓出现危机濒临破产边缘时,中铝第二次大规模投资使力拓重现生机。实际上,这次力拓借助中铝也是无奈之举,并不是真心地想与中铝合作,而是利用“缓兵之计”拖住中铝,等待时机成熟起死回生。由此可见,双方在时机博弈上的较量至关重要。首先,力拓采用“挑拨离间”的策略,尽力诱使中铝抛弃美铝单独参与收购协议谈判。事实上,联合美铝参与收购恰恰是中铝首次收购事件成功的关键原因。其次,力拓的拖延策略为其赢得股市回升的时机。力拓通过影响媒体制造社会舆论进一步影响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民众,促使交易审查期由原定的30天延长到90天,引起澳大利亚民众对中铝“国家控制”的强烈抗议。这为力拓赢得喘息机会来谋划和实施下一步“暗渡陈仓”的计划。最后,在拖住中铝的同时,力拓还暗中与必和必拓商议合作事宜。当力拓宣布拒绝中铝收购后,迅速与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暗渡陈仓”的计划也就此得逞。中铝第二次收购力拓的失败,暴露出了中铝国际并购中博弈经验的不足。首先,中铝在这次收购的时机博弈上没有占据上风。因为在力拓宣布破产倒闭前宣布大规模的注资计划,恰好强力刺激了力拓股票价格上涨,因而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将是双方博弈势力消长的关键环节。其次,中铝这次收购暴露出了国有企业“财大气粗”的急切心态。一方面,中铝并没有像第一次收购那样注册新公司完成收购。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