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申小敏 目前,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课堂互动学习?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主导”正确、有力,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主导”失误、无力,主体性就不能充分发挥,“主体”实际上依然是“客体”。新课改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就需要做好两个转变: 一、变“主角”为“配角” 长期以来,我们当老师的以“知识的传播者”而为荣。这种传统观念潜伏在我们意识的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从教师方面看,是以讲为主;从学生方面看,是以听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未来发展。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基于“学生的发展”,基于“对话与交流”,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基于“问题探究”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应由以教师的讲为主转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让学生主动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由“主角”转变为“配角”,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例如:在学习“矛盾”概念时,我引入一则小故事—“经研究发现,某一化学物能够引起以下现象:①它有可能引发过多出汗和呕吐;②它是酸雨的主要成分;③处在气体状态时,可能引起严重灼伤;④它是腐蚀的成因;⑤它会使汽车制动装置效率减低—这种一氧化二氢化学物应不应该严格控制?”,许多学生大声说应该要严格控制,后来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反驳说不应该,因为那种化学物是水,这时大家才都反应过来,哄堂大笑,我乘机点拨到: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离不开水,但是水又是有弊端的,像这种既有利又有弊就构成矛盾,随后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究竟什么是矛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选择这一材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引入矛盾概念,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在讲到高二《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引入“二十四孝”中—百里负米,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在引入的同时,部分学生时而发出赞同声,时而发出惊讶声,我适时提问:这些故事讲的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哪个方面?这样的行为你赞成么?为什么?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逐渐认识到“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应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情境式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乐趣。 2、组织交流,开展讨论,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文化生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我问学生在现阶段爱国途径有哪些?同学们各抒己见,我把他们的回答写到黑板上,有“参军保家卫国、努力学习以后当医生救死扶伤、当企业家依法交税、抵制日货……”其中部分同学对“抵制日货”持有异议,并展开了讨论,针对好多同学想要发言而课上时间有限没有机会的情况,课后我又组织学生就是否应该抵制日货写篇小论文,同学们引据论典,由中到外,由史到今,各显神通。事后利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将大家公认写得好的小论文张贴在班级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并不总是按照教师的计划进行,有时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答案,面对“不和谐”的音符,教师更要随机应变,充当好“组织者”。在讲《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价值判断与选择”时,我针对书中的一道探究题—“有人落水你救么”组织讨论,有人说找人来救,因为自己不会游泳,有人说打110,还有个学生竟说向落水者扔石头,引起课堂上一片哗然,我没有立即否定他的答案,也没有进行理论说教,而是问其原因,回答是因为大家都不去救,与其让他痛苦,不如让他早点摆脱痛苦。他的回答招来大部分同学的否定,我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他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立马否定他的答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苍白的理论说教并不能真正起到效果,让他的同龄人去评价他的答案能更深入他的心理;三是也给了其他人锻炼的机会,通过其他同学的评价,这位“一语惊人”的同学承认其做法不合理。 课堂教学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淡化教师的表演欲,强化学生的表现欲,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