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方药学2014年第11卷第2期65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综述 陈有娥(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蕲春435000) 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使用状况,特别是靶向给药对于肿瘤的预防与治疗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从药物研 究背景、作用机制、使用状况、研发前景等方面对近几年的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做出综述。旨在为更好的抗肿瘤药物靶向技 术研究提供参考及指导。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351(2014)02-0065-02 1研究背景化疗的毒性,从而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了可能[8]。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此外,人体还有许多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包括p53、 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癌症这些疾病,如今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bcl-2、mdm2等,而细胞凋亡平衡的改变也可能会导致许多肿 大难题。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瘤的发生。故通过对这些基因的作用,它们成为很好的肿瘤治 肿瘤在本质上是基因病,是由于各种环境和遗传致癌因疗靶点,比如重组人腺病毒-p53注射液(gendieine,今又生), 素以协同或序贯的方式造成DNA损害,激活原癌基因,继而也是一种很好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抗癌作用。还可有 引起表达水平异常而致病的。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投入临针对性的以免疫微粒作为载体提高抗癌药物疗效[9]。 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中,西药近三百种,中成药物超过二百种。3前景展望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近七十种,而由于其可观的据WHO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870 前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肿瘤新药有三百多种。抗肿瘤药万例,死亡人数达690万人,且还在逐年增加。近20年间死因 物数量繁多,但理想的抗肿瘤药物稀少[1,2]。随着对抗肿瘤药物中恶性肿瘤的比例已由12.6%升至17.9%。在抗肿瘤药物的研 的不断研究和肿瘤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究进程中,靶向给药技术由于其低毒、定向等优势,越来越受 发生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失调,从而导致细胞的到人们的重视,而其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大。2002年我国全国医 无限增生。研发焦点也就从传统细胞毒药物转向针对肿瘤发院用药共573亿元,其中抗肿瘤药物使用金额达51亿元,占 生发展过程中众多靶向环节。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与全国医院用药总额的8.9%,全国医院用抗肿瘤药物1999年 肿瘤细胞间的差异,能够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32亿元,2000年36亿元,到2002年则为51亿元,后2年平 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可达到高选择性和低毒均增长16.5%,均高于医院整体用药总额的增长率[10]。 性的治疗效果[3]。由此,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在抗肿瘤药物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肿瘤发生机制的逐步 段———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揭示,细胞、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 2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视,这将为肿瘤治疗开辟一片新的天地。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应 通过药物对细胞生长阶段所需代谢物质的抑制或协同作用越来越广,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肿瘤应该能够像糖 用,如蛋白激酶的抑制、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调节因尿病、高血压一样作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相信随着生命科 子的作用,根据其不同作用机制已研制出较为成功的靶向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肿瘤学等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应 肿瘤药物。用,各种新型的抗癌靶点及其靶向抗癌类药物将会不断被研发 研究表明,人体内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出来[11]。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还需继续努力,且前景极好。 传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参考文献 学行为异常,并常引发肿瘤[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1]刘璎婷,陈瑛,罗清平.蛋白酪氨酸激酶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是迄今为止研究最为广泛的口服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5):176-179. 分子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如下:通过与ATP竞争性结合胞[2]ROSJR,RODRIGUEZ,LOPEZJN,GARCIACANOVASF. 外的配体结合位点,阻断分子内酪氨酸的自身磷酸化,阻断酪EffectofL-ascorbicacidonthemonophenolaseactivityofty- 氨酸激酶活化,抑制EGFR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加速rosinase[J].Biochem,2006. 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4]。这类[3]田红.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8,29 药物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但会出现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