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魏晉玄學與魏晉文學之整合研究 書面精簡報告 魏晉六朝,是我國哲理思想大轉變時代,亦是文學自覺與獨立之時代。以思想 而言,儒學雖在漢代盛極一時,然而由於時代動亂,人心思變,儒學終顯衰微無力, 失去人們之信仰,也失去統治力量之支持。知識份子面對篡奪頻仍、相互屠殺之政 治環境,乃思在老莊思想中,尋求靈魂之寄託,尋求安身立命之理論,儒學乃日漸 衰微,老莊思想乃繼之而起,大盛於當代;而斯時佛學初來中國,當時士人尚難解 析其真義,且因其部份理論與當時流行之道教相混雜,彼此推演,以致佛、道合流。 隨之高僧譯經風氣日盛,佛理漸為人們所知,知識份子亦漸受影響,隨著佛學與玄 學相輔而行,名士與僧人結交,當代高僧既精通佛理,更精通中國哲學,而為時流 所敬重,僧人加入清談,士子研究佛理,乃成美談。 由於思想既起重大之變化,當代之文學自然亦隨之深受影響。就詩歌而言,游 仙詩雖有其產生之淵源,而早期三曹亦已有游仙詩作品出現,自西晉之後,玄風瀰 漫,自嵇康、阮籍到中朝,彼輩所作游仙詩,大多帶有濃厚之玄學色彩,游仙詩發 展到東晉,乃出現以郭璞為代表之〈游仙詩〉十四首,與庾闡〈游仙詩〉十首。自 此之後,此一題裁,漸趨消歇。 且由政局不安,文人常為當道所忌,殺戮過甚,人人自危,因而隱遁思想流行, 隱逸本已受玄、佛思想影響,詩人之人生觀當亦有所更改,隱逸詩流行一時,正始 嵇、阮與西晉一些名流以出世隱遁為志,故寫作不少招隱詩,惟東晉郭璞則以處世 為游仙,王康琚則以處世為隱遁,此即以現實生活為歸宿,凡此皆受玄學人生觀之 影響。 而表現玄學人生理想之詩,即玄言詩,自然亦於此時出現,自西晉到東晉,文 人們長期仿效寫作之玄言詩,總數蔚為壯觀,而蘭亭詩(王羲之等人所著)正是典 型的談玄說理之玄言詩。 另高僧如鳩摩羅什、支遁、慧遠等所作之佛理詩,尚保留「偈」、「頌」、「贊」 等名稱,就其精神言,非訴之情感,而係於理性,較乏詩味,其形式亦沿襲佛偈而 來,可知其受佛經之影響。 本計畫首先追蹤魏晉學術思想流變的大勢,將玄學分為正始、竹林、元康、東 晉四期,從漢魏之際的名法思想、才性名理,到何晏、王弼的貴無思想,竹林時期 的嵇康、阮籍所標的自然思想,以至於裴頠的崇有反玄思想,元康時代的郭象所標 的自生獨化、適性安命論,到東晉過江後,偏安思想彌漫下的張湛,提出至虛、肆 情思想,下委於玄釋交融時的道安本無思想、慧遠佛性論、沙門不敬王者論、神不 滅論;支遁的即色逍遙義;竺道生的一闡提皆可以成佛論、頓悟成佛論、善不受報 論;支愍度的心無論,及僧肇的批判本無、心無、即色所立的不真空論、物不遷論、 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等,結穴於儒釋道三教的衝突與調適,重點集中於顧歡的 夷夏論,范縝的神滅論等名論。 而呼應前述所強調的思想與文學的結合,也深入的探討以慷慨任氣為特色的建 安風骨,及引入明道、仙心來抒懷的正始文學,到輕綺靡麗為主流的太康、元康文 學,以至東晉郭璞的遊仙詩、許詢的玄言詩、陶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的山水詩, 及佛門的佛理詩。還有相應於人物論的志人小說,如裴啟的《語林》、劉義慶的《世 說新語》,佛教與仙道盛行下,果報與承負說甚囂塵上,所產生的志怪小說,如《搜 神記》、《冥祥記》等。他如講究門第,盛行交遊應酬,冶遊宴樂的風俗十分普遍, 所以宴遊吟風諷月的詩篇層出不窮。同時由於老莊盛行,自然思想深入人心,自覺 意識高揚,隱逸風氣流漫於士流,故招隱、玄居、歸田園等為主題的詩文作品甚夥。 以「緣情」取代「比德」的時代文風,正與魏晉思想息息相關。 目前完成:(一)以玄的角度解讀〈孔雀東南飛〉;(二)玄學與玄言詩;(三)元 康玄學與文學:(1)賈謐與二十四友(2)嵇含的文學與思想;(四)魏晉玄義美學 --遷想妙得、悟對通神、傳神寫照、澄懷媚道等文。 一、魏晉玄學與文學──以玄的角度解讀〈孔雀東南飛〉 古今學者研究〈孔雀東南飛〉甚夥,所重各有不同,或考據其名物制度,或究 劉蘭芝被遣的原因,或就婆媳間的關係,此屬社會學的考察,或從人物心理加以分 析,或從文章結構、語法修辭加以探討,或以女性眼光,就閨怨、傳統以申論婦女 地位的問題,議論紛陳,言之有理,時有孤詣。本文則重人之所略,以玄的角度來 解決此文,以別開生面,亦求其言而有據,不敢讕言囈語以亂人心目也。 本文以玄為角度,是援引玄學有關的命題,如言意之辨、形神之爭、情禮之實, 愛敬之問題,理想與現實、常與變、經與權、體與用、理與事、至與凡、跡與冥、 真與俗、性與情、天與人。無心順有、仕與隱、兩得其中,率真與偽飾、語與默、 醉與醒、迷與覺、隱與顯、痴與詰、全生與護志、虛與實、雅與俗、方內方外、光 明與黑暗、自由與痛苦、生與死、歸根復命、清與濁、和光同塵、超拔覺悟⋯⋯等 命題為角度加以論述。 (一)言意問題 此乃從其有形之物所烘托的意言,也就是所謂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