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板块构造”“泛大陆”等科学概念。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了解这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作者思路。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的同时,介绍恐龙是存在中生代时期的爬行动物,但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科学家在不同地域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二、介绍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 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及板块构造理论。 2、大陆漂移学说,使恐龙遍布世界各地的说法由何而来? 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地球的其他大陆也发现有恐龙化石,因此“恐龙确实遍布世界各地”的说法成立。 3、你怎样看待科学家的论断?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即“恐龙无处不有”。他们就此产生了很多疑问,如恐龙如何能在寒冷的南极地区生存,恐龙又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块大陆上去的呢?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四、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顺序又是什么? 板块构造理论。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释清楚。即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推理问题一得出结论。 2、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下定 3、文章通过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的原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4、再读课文,品味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也大量减少,去后边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大约是大概的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 作者在行文中把这句话放在括号里,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为了说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是相吻合的,以此作证,他们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块陆地,从而说明大陆漂移学说的可能性。 五、拓展延伸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一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1、总结课文《恐龙无处不在》本篇课文首先提出说明主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地漂移假说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证据。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下一篇课文《被压扁的沙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2、布置作业(1)、用今天学习的推理方法,预习《被压扁的沙子》。(2)、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学科之间联系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 说明对象:“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恐龙无处不有--------------------》“板块构造”理论 (生物学)(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