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492631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492631A(43)申请公布日2012.06.13(21)申请号201110439277.0C12P1/02(2006.01)(22)申请日2011.12.23A23C9/12(2006.01)A23C9/127(2006.01)(83)生物保藏信息C12R1/645(2006.01)CGMCCNo.52592011.09.20(71)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地址300457天津市塘沽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13大街29号(72)发明人王昌禄高鑫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李贞景(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代理人王来佳(51)Int.Cl.C12N1/14(2006.01)C12P19/04(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1页页说明书说明书88页页序列表序列表22页页附图附图33页页(54)发明名称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及胞外多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及胞外多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该菌种命名为WGK2-1,菌株的分类名称: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本发明利用平板梯度涂布分离法,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出的WGK2-1菌株,以牛乳为培养基,在25-35℃培养,能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可以作为酸乳发酵剂发酵牛乳,并能够产生多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本发明筛选出的高产胞外多糖菌株WGK2-1是一株产香菌株,能产生多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所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酯类及酸类,它们能有效地提高牛乳中呈香型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减少醛、酮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改善发酵乳的风味。CN1024963ACN10249263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其特征在于:菌株的名称WGK2-1,分类命名为: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保存编号为:CGMCCNo.5259,保藏日期:2011年09年20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地霉高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产量为:341.6mg/L。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作为酸乳发酵菌的用途。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发酵牛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化后的白地霉按5%--10%接种量接于全脂牛乳中,25-35℃静置培养至牛乳凝固,4℃保持12h,得到酸乳。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牛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化后的白地霉及乳酸菌分别按5%--10%接种量接于全脂牛乳中,25-35℃静置培养至牛乳凝固,得到酸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牛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为乳酸菌WG3-9,菌株的分类名称: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Lactissubspcremaris,保存编号为:CGMCCNo.5260,保藏日期为:2011年09年20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7.一种胞外多糖,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发酵获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胞外多糖,其特征在于:发酵方法如下:将活化后的白地霉WGK2-1按5%--10%接种于含全脂牛乳培养基中,25-35℃静置培养至牛乳凝固,得到胨化牛乳,将其进行多糖分离即获得胞外多糖。9.一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发酵获得。2CN102492631A说明书1/8页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及胞外多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新筛选的菌种,尤其是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产香白地霉菌株及胞外多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背景技术[0002]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是一种常见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卵形孢霉族、地霉属。白地霉的形态特征介于酵母菌和霉菌之间,繁殖方式以裂殖为主,少数菌株间有芽生孢子。生长温度范围在5~38℃,生长pH范围在3~11,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单株白地霉具有一定程度的表型可变性,同种内不同菌株呈现遗传多态性,菌落颜色从白色到奶油色,少数菌株为浅褐色或深褐色,质地从油脂到皮膜状。[0003]20世纪50~70年代,国内对白地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菌体营养价值、食用安全性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已有应用白地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