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 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内外 练习的总称,是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很多教师往往只 关注知识、技能地反复操练和机械识记,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探 究性作业注重多种感官参与,重视知识间的整合与运用,突出实践性 和开放性,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做作业成为一个探索和发 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尝试采用“画语文”“演语文”“做语 文”“联语文”等方式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条理化、 逻辑化,思维结果深刻化、创新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指向思维发展的探究性作业类型 (一)“画语文”:通过图示“看见”思维 “画语文”是指让学生用简单的图示把文本的意思表示出来,或 者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图示呈现出来。图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 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变为外显的表现形式,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1.为文配图,让语言文字看得见 抓住文本中的片段、词句,合理运用线条图示再现出来,既让学 生体会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更形象直观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痕迹。 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 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后,学生虽能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但对文章生动的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为文 配图作业帮助学生强化训练:“阅读《蝉的地穴》试着抓住关键信息 画一画,还可以简单批注地穴的特点。”“阅读《蝉的卵》,完成蝉 卵的孵化示意图。” 2.画流程图,让文脉梳理看得见 画流程图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将作者的写作思路画下来。画的 过程帮助学生梳理作者的布局谋篇,学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例如四 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 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要达成“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移步换景 的写作方法”这一教学目标。有位老师结合课后习题布置了画游览路 径图的预习作业。 3.画思维导图,让知识习得看得见 在单元学习或学期学习结束后,老师往往要上一些复习课,期望 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比起新授课来,学生对复习课兴趣不 大,学习效果也不好。笔者尝试把复习课变成“思维整理课”,课前 先让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整理这一单元自学的收获,然后在课堂上展示 评比。板块一:小组内交流,通过思维导图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组 员相互倾听、补充或修正;板块二:展示思维导图,全班交流,评出 最佳思维导图;板块三:把思维导图粘贴在教室宣传墙内,课余供学 生相互阅读、欣赏。 (二)“演语文”:通过表演“活跃”思维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故事情节性强,人物对话比重多,教师可以设 计表演类作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表演的 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 1.分角色表演,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 低段的学生特别喜欢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老师不妨多布置“角色 朗读”类作业,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一人分演多个角色。在读中演, 演中读的过程中,入情入境,与之共情,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 2.课本剧表演,在演绎中活跃思维 如《西门豹治邺》课后选做题:剧本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 节,刻画人物。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 头改编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老师可给予充裕的时间,先让学生 根据文本编写剧本,再分工合作排演。上台表演的那天,学生的表现 让你刮目相看,平时沉默寡言的,一上台就虎虎生威,那语气、神态、 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了语言的魅 力,感悟到西门豹过人智慧,更重要的是在这充满情趣,充满形象, 充满情感的表演中丰富了想象能力,也激活了创造思维。 (三)“做语文”:让思维在做的过程中发展 “做语文”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 趣,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六年级《竹节人》一课,设计拓展作业: 制作竹节人玩具。面对这样“特别”的作业,学生们表现积极,兴味 盎然,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从梳理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到玩具指南 的形成,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生动的配图。小设计师们充分发挥他 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设计出了一批各有姿态的竹节人,有给竹节人 披上红袍的,有给配上沙僧的降妖宝杖的,还在班级里办起了展览。 这样的作业使课堂真正得到了延伸,达到了学习既能动手动脑又能促 进思维发展的双效目标。 (四)“联语文”:让思维在融会贯通中进阶 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融合具体学科中的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