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作业质量。单纯地谈控制作业时间和作业总量,其 实并没有把握住“作业”的内在特征。对于作业,现在已基本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即作 业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业的功能,不但是支持课堂教学和学习,更 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学意识,形成自学能力。教师通过作业开展教学实践,在传授 知识、培养技能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自主学习者。可见, 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彰显育人导向,承载育人功能。 当前,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科学、有效地设 计语文学科作业,构建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形态为两翼、以思维发展 为核心的作业设计系统,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语 文知识:引导迁移使用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变迁,基本体现了教育理念从学科本 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但不论其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科知识都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语文学习活动离不开语文知识,否则语文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掌握了知识不等于 具备了素养,知识的价值在于迁移和使用,不能进行迁移并使用的知识便失去了存在的 意义。 这就为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显而易见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作业理应以基本知识和 技能为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性作业。一谈到基础性作业,我们就会想到那些为 应试而给学生布置的机械学习、记忆和训练的习题。当前确实还大量存在着这类作业, 用记忆代替思考,以浅层学习为终点,这都是应该坚决反对和努力避免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10条明确指出,要“促 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O什么叫“完成好呢?显然就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使 用。 迁移和使用都要基于变化了的情境。当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与课堂学习的情境相同 或大致相当,语文知识只需要借助识记即可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先记住了“杳无音信 中“杳”的意思,再要求学生理解“杳无踪迹中的“杳”,基本上就不需要进行知识迁 “杲”的字形结构和意义变化,然 后再要求学生推测“杳杳钟声晚”中“杳的意思,学习的内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候, 情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单凭机械记忆无法解决具体问题,而必须要通过理解知识并以迁 移和使用的方式来完成作业题目,这就需要较高的智慧和技能。 信息时代的真实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仅靠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可能不足以解 决实际问题。所以,学校教学面临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引导学生从习得孤立的、碎片 的、僵化的知识,转向建构综合的、通用的、概念性的知识。布卢姆认为,学习的知识 就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具有组织结构性的知识不容易遗忘,且更可 能在现实中得到应用。这给语文作业设计和测试命题以重要启发。 我们先看测试命题现状。查阅近几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多数省市的试卷依然热衷 于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设题,试卷结构从拼音、错字、词(成)语、标点、语病等开 始一路点状排列。缺乏应用性情境的碎片化设题,必然追求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覆盖面, 也自然会导致题目认知的简单化、机械化;受此影响,平时的教学和作业也强调基于知 识点和技能点的反复记忆、重复讲解、大量操练。显然,这与核心素养注重真实而复杂 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相背离。知识的意义应该在应用性情境中得到体现,即面对情境 的变化能自如地从知识存储器中提取知识并构建新的知识组织,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尽可能摒弃这种单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训练理念,追求情境性、综合 性、应用性的问题解决型作业。 二、学习方式:注重真实实践 学会了知识不等于形成了素养,现实中有知识却无能力、缺素养的现象比比皆是。 知识是基础,素养是目标,从知识到素养必须经历学习实践活动。也就是说,语文实践 活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通道。语文知识不可能直接转化为语文素养,只将语文知识进行 机械记忆、简单理解也难以将其变为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强化学习方式在语文实践 活动中的地位,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转化、 升华,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作业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语文作业设计不应止于语文知识,而应 让学生经历指向思维的真实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推理解释、讨论思辨、实践验证、 形成成果,促进 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业是一种与课堂教学相 配合的学习设计。比如《孔乙己》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以小伙计视角讲述故 事的叙述效果,某教师设计了一组课堂导学型作业:一是结合助读材料分析小说人物、 叙述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