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初探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初探 2021年秋季,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期教学中,结合亲身教学实践与探索,尝试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阅 读作业进行设计和思考,努力实现阅读作业的多样化,努力从提高语 文课堂效率的角度,积极探索语文阅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本文以小 学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语文积累式作业、主题式阅读 作业两个方面设计学生阅读作业。 语文阅读作业设计,主要指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中心,梳理教材积 累点与表达点,联系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及表达开展的系列阅读 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努力寻求“听、说、读、写”一体化路径,给予 学生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表达能力。 一、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 积累表达式阅读作业,主要指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 引导孩子关注课文在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和表达规律,当堂设计小练 笔作业,以实现将文本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的 目标。作业的设计与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学习紧密结合,作业成为课文 学习进一步推进的一个重要环节,真正实现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积累表达式阅读作业的设计,大致分三步走:第一步, 确定语言训练点。教师结合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语文要素, 结合具体教学语境,选择积累表达的语言训练点。第二步,研读体味。 在语言的品味中体会作者的语言规律及表达效果,习得语言表达模式, 内化情感。第三步,即时运用。根据课文内容,在课文语境中设计运 用拓展作业,让作业成为语言学习的环节,同时对课时环节目标作出 即时评价。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学习为例,可以结合教学 设计课时积累表达式作业: (一)自由学习课文“丁香花”部分的描写 (二)出示学习提示 读读描写丁香花的句子,圈圈关键词,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三)研读体会 (四)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作者从用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丁香花的美,用不同 的表达方法表达了丁香花的特点。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学习 所得,写一写我们眼中最美的花。 我们的校园中有几株桂花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校园中的桂花树,注意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二、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 在积累表达式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我考虑了课内外联动的问题, 即课内的习得如何在课外继续延伸,真正实现课内外的阅读有效拓展。 于是,形成了主题式阅读作业设计的思考。以下以统编教材五六年级 语文中关于“革命故事”为主题的课文作业设计为例,谈具体的实践 思考。 (一)重组革命故事类文章作业设计目标 关于叙事类作品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分学段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 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 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 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 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 同情等感受。 横着看每个学段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三步:了解 大意──感知人物──内化感受,即“知事、识人、润心”。竖看三个 学段的教学目标,发现每个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使实际的教学更 具操作性,笔者对名人故事类叙事性作品的作业设计目标作了如下的 补充和梳理: (二)提炼革命故事主题式作业设计基本路径 根据年段目标,我对第三学段“革命故事”主题的文章进行了整 理,同时梳理了作业设计的基本路径: 第一步:回顾课文 这一步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即从三个学段的要 求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回顾,目的是让学生从革命故事这类 文体的角度再次整体上加以回顾。将课文中语言特点或者语言规律较 为明显的重点段落加以罗列,这些段落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对于学生 来说可以从这些段落或者句子中习得规律性的语言。因为课文学生已 经学过,所以这一步主要是复现。在出现的同时注重学生进行朗读品 味。如执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便可以引 导学生回顾文中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再次体会革命 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第二步:方法提炼 这是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而言的,老师在引导时直接将学生的 目光聚焦到这些句段的语言规律或者表达特点上,让孩子们自己去发 现,从而将规律进行提炼。针对一定的规律和文本的特点,教师提出 本课的阅读方法,即让孩子开始从一篇走向多篇,带着习得从课内慢 慢走向课外。如上述《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便可以强化“通过动作、 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