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彭前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2004年我国在部分省市开始了高中的课程改革。截止到2010年9月,全国除广西省外,已全部进入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育带来了春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讨和反思,大家逐渐对一些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取得了一些成绩,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想在整体上对新课改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新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人们对以往教改中所提出的“打好基础”、“培养能力”等一些观念得到了强化,对以往关注较少的“过程”、“方法”、“科学精神”等逐渐重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例如,在教学目标上,更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科学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学要求上,不再强求完全统一,尽可能做到个性差异与基本要求的协调一致;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注重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其应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注意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成长进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应该说此次课程改革从教育思想层面,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更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我国的高中物理教育;在实践层面,课改调动了大多数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们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实践、探索、创新,教学研究的开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 1.教学实践取得长足发展 在新的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接受的情况下,广大的物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将理念具体化,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许多成绩。 (1)更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建立在对学生学习条件及学习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生建构知识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知识、前概念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所以现在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前情况的分析普遍有所重视。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较以往更注意将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想考“过程”反映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动态地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类似“不同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的快慢你认为是怎样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什么?”、“若不考虑阻力,物体下落是什么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具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老师循循善诱的问题引导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思维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了解学生对这此问题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都是非常有利的。 (2)多维教学目标并重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对此给予了重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充实、有效,不干瘪。许多教师既注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北京实验中学王运淼老师在上“电动势”这节课时,就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实验。开始老师将4盏小灯泡并联接在4节1.5伏的干电池上,逐一合上每一盏小灯泡的开关,发现第一盏小灯泡最亮,以后每合上一盏小灯泡,小灯泡的亮度都逐渐变暗。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并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小灯泡的亮度不应该随灯泡个数的增加而变暗,学生由此产生了疑问;接着老师又将这四盏并联的小灯泡接在一个6伏的蓄电池上,像上面一样逐一合上每一盏小灯泡的开关,此时不但小灯泡的亮度不随小灯泡接入个数的增多而变暗,而且整个亮度也比上面同样是6伏的干电池所联的小灯泡的亮度亮得多。这就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全班学生几乎是同时发出了“为什么?”的疑问。这就为学习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部结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多样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方式的了解也更加多样,同时也不断地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国的探究式教学不像国外那样特别关注问题是不是学生提出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说话的比例是多少等,而是更注重探究教学的本质,即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的过程HYPERLINK"http://edu6.teacher.com.cn/tkc1286a/kcjj/ch1/ztjz/ztjztxt.htm"\l"_ftn1#_ftn1"。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师生一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我们以前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有许多共同之处,老师们也更容易接受和把握,许多类型的课,都易变成探究式的课。比如以往有些老师常常认为讲授为主的课不是探究课,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