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四川省苍溪县五龙中学校肖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内涵,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自由和平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重点:自由与平等的含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难点: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精神。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五龙中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位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最近在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有些疑惑。通过这节课的探讨,你们来给我答疑解惑好吗?老师来做一个调查,你们有手机吗?有的同学请举手。平时都用手机做什么呢?平时能够随心所欲的自由地玩手机吗?手机带到学校了吗?班长有没有带手机来?假设我们只允许班长带手机,大家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活动:根据不同问题,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从大家的反应感受到,大家都想自由地使用手机,但却受到各种约束;看到别人带手机自己不能带,大家觉得不平等。是这样吗,同学们?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一起走进今天的话题:自由平等的真谛。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通过聊天的形式,紧贴学生实际,引出自由平等的话题。) 2、出示学习目标,一起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不至于学的盲目) 讲授新课: 二、【探究活动一:无法治不自由】 欣赏相声表演:《手机与自由》 (学生活动: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全体学生体验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相声表演,调动大家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根据对话引出问题。) 【聚焦思辨】 阅读课本,结合法律条款,思考并讨论: 甲:“我终于拥有了自由!你不知道,今年1000元零花钱由我自由支配!” 甲:我决定支持国货,先买一部华为手机。 甲:有了手机,我就能实现“随手拍”啊。” 甲:我终于可以实现:“走自己的路,爱说谁说谁去吧”! 甲:我把消息赶紧转给我妈。 1、相声中“甲”认为的“自由”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生活中使用手机的情况,谈一下你们对自由的理解。 老师引导,触发思考:如果“甲”买这个手机并没有经过父母同意,那他的这个所谓的“自由支配”会带来什么后果?那“甲”违纪带手机来学校的这个自由,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爱说谁说谁,随便骂人,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小组合作讨论相关问题,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形成小组观点,老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观点适时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由的含义和特点。同时在师生对话中,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交流得出结论1: 结论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是有限制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同学们都提到了自由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有道德的,有纪律的,最主要的是法律的。那老师问一下,大家知道,法律要求的我们必须要做,法律禁止的我们又绝对不能做,那我们的自由还是真正的自由吗?大家讨论并总结下。 (学生活动: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相关问题,小组代表发言。) 2、汇报交流得出自由和法治的关系 结论2: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没有了法治的约束,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可能会遭到侵犯。 我国宪法既保障了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又规范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翻阅宪法,你能找到相关法律条款吗? 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了两条,我们来齐读一下,感受一下法治对自由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有法可依】 《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学生活动:学生翻阅宪法文本,找出相应条款。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小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出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自翻阅宪法文本,感受自由与法治关系,理解宪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感悟宪法精神。培养学生养成“遇事找法,有法可依”的意识。) 三、【探究活动二:法眼看平等】 1、【聚焦思辨】 阅读课本,结合法律条款,思考并讨论: 甲:可咱们不是未成年人吗?有法律特殊保护的。 乙:不履行义务,你还想要保护? 甲:你怎么带手机来学校啊?! 乙:因为我是班长啊! 甲:班长就可以带手机吗?我不服! 2、是否应该没收“班长”的手机呢?结合你对平等的认识,请分别站在“普通学生”、“班长”和“班主任”的角度分析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继续以相声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