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授课时间:2019年4月16日上午第四节10:30-11:15 授课班级:安龙县龙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 授课人:韦福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 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了解追求自由平等的主要措施。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觉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制的”辩证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增强平等意识和珍视自由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的理念。 教学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学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毕达哥拉斯 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西塞罗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 教师: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当人类依据法治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同样,平等是珍贵的,但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如何实现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二、板书课题: 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 问题: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小蕊的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海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自由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会产生混乱。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阿梅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三、新课讲授: 无法治不自由 教师:自由是美好的,是古往今来人们无限向往的理想和夙愿,苍鹰渴望自由,所以翱翔于万里晴空;骏马向往自由,所以驰聘于辽阔草原,人类珍视自由,所以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自由的含义 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 (阅读教材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提示: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 2、自由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教师讲解: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探究网络自由 活动二:探究网络自由(阅读教材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2)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3)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4)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总之,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是遵守道德和法律。 教师讲解: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谈谈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师讲解: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二、法眼看平等 活动四:探究平等事例 事例1: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 事例2: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问题: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事例1表明: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属于政治平等的领域。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普遍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利,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特别是保障少数民族代表的数量,体现了我国人大选举中民族平等的特色和优点。 事例2表明: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我国正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教育资源向广大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教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