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099470A(43)申请公布日2017.08.29(21)申请号201710258168.6C12R1/385(2006.01)(22)申请日2017.04.19(83)生物保藏信息CCTCCNO:M20167902016.12.30(71)申请人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地址713800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渠岸乡政府东侧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发明人高卉薛泉宏来航线(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1218代理人惠文轩(51)Int.Cl.C12N1/2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C09K8/582(2006.01)序列表1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具体为PseudomonasaeruginosaGx,于2016年12月3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790。本发明还公开了PseudomonasaeruginosaGx在沥青降解转化中的应用,在胶质降解转化中的应用以及在微生物强化采油中的应用。本发明的PseudomonasaeruginosaGx对沥青及原油中的胶质及未知的大分子组分均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物质合成能力及产酸能力,能显著降低原油的附着性;在高沥青含量的稠油油藏微生物强化采油中有较大的驱油潜力,可提高原油提炼中汽柴油产量。CN107099470ACN10709947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具体为PseudomonasaeruginosaGx,于2016年12月3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7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seudomonasaeruginosaGx,其特征在于,所述PseudomonasaeruginosaGx的16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eudomonasaeruginosaGx在沥青降解转化中的应用。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eudomonasaeruginosaGx在胶质降解转化中的应用。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seudomonasaeruginosaGx在微生物强化采油中的应用。2CN107099470A说明书1/11页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强化驱油与生物转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背景技术[0002]微生物强化采油(Microbialenhancedoilrecovery,MEOR)是最具潜力的采油方法之一,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无环境污染且操作方便等优点,而降解原油中的大分子烃类及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是MEOR的主要机制之一。MEOR应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因产表面活性物质受到重视。目前关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菌对石油污染物降解、该菌所产表面活性物质性质及表面活性物质高产发酵条件优化与其代谢产物鼠李糖脂的应用,有关P.aeruginosa对原油中沥青等重质组分的降解研究较少。[0003]沥青是原油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稠油中含量很高,导致原油粘度高,采出率低。沥青化学结构复杂,能否被微生物降解存有争议。研究表明,胶质、沥青质较高分子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更难降解。Chaineau等发现,饱和烃和芳香烃几乎可全部被微生物降解,而沥青质则完全保留。Uraizee等认为,高含量的沥青质阻碍油滴中可降解组分向油-菌界面传递,降低可降解组分的降解速率及降解程度。目前,沥青的生物可降解性虽得以证明,但与饱和烃、芳香烃相比,沥青的生物降解率极低。如果解决了沥青降解难题,将会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更为重要的是,沥青是原油提炼的残渣,应用价值较低,将其降解为饱和烃等小分子组分后,就可以提高原油炼油时的柴汽油产量,达到通过生物转化将沥青转化为可燃油的效果。发明内容[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应用。[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0006](一)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具体为PseudomonasaeruginosaGx,于2016年12月3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6790,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0007](二)PseudomonasaeruginosaGx的应用[0008](1)Pseudomonasaerugin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