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需要怎样的追求(网友来稿)语文,需要怎样的追求(网友来稿)湖南省长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刘建琼每一个学生要得到发展,需要教育来解放重重束缚。以文明砥砺灵魂,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获得相对意义上的独立。语文教育从实际意义上观察思考,我思我言我语,也就是内容和形式。思想的是科学技术,是道德伦理,还可以是宗教艺术,等等;思想借以表达的方式应该是书面、口头,也可以是心里留存。这两大方面基本上构成了语文的立体。在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偏重任何一方都不十分贴切,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义务和乌托邦。但是,一段段的时光流逝了,语文教育仍旧拖着比较沉重的步伐,艰于行走。有的人在迷茫中骂天骂地骂人,甚至连自己的人格也败给了这重重束缚。也有研究者本着探究建设的目的,或者争论性质,或者高举限制数理逻辑化、科学主义化的大旗,或者强调建设语文自己的桃花源,或者呐喊着返回意念的母语学习,等等。矫枉过正,效益总显得不够。而且,语文教育并没有如释重负。语文教育究竟是什么捆住了它的翅膀呢?语文教育需要解放什么呢?需要怎样的追求呢?简而言之,是不是以对话的形式凭着语言负载的意义击活相对沉睡的心灵,使精神的血液流淌,从而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言语自由呢?好像并不像彼此站在各自的山头、唱着自己爱听的歌的人们说得那么让人难以理解。有的理论批判多,建设少。曾经读过一个教育研究家的文章,讨论教育原则问题。看完了所有的阐述,只知道那些都是错误的,寻找作者自己的教育原则,却怎么也没有找到。甚至用他的理论去推导仍然可以否定他自己的说法。我想,这样的讨论也不是不行,至少给人们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但是,新理念已经有了不少的时候,是不是都来做些建设的具体事情。也就是李镇西先生说的,“从批判走向建设”。进一步说,就是要加强建设。胡适先生说,少谈些主义,多做些研究,是很有道理的。--语文以自由的言语境界作为自己目标境界,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语文教育的境界是达到自由的言语程度,表现为思想与符号的水乳交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些都是文学大师们情思流动心头,自然流泻达到的自由境界的最好印证。语文教育就以这样的境界作为标志,让我们痴痴地追寻!王尚文老师认为,这样的境界就是美妙无穷的语感。它既表现在听与看(读)方面,也表现在说与写方面。我看应该比较接近它吧!目前语文教育境界的束缚似乎随处可见。就以考试的试卷为例,可以说,不少的试卷是文本、教材编写者、题目制定者、语文教师、学生之间于夹缝中最为尴尬的对话,是一种极不默契的横流(非交流)。有些题目的答案是命题者独家之解,让人觉得存猜谜之嫌,如果用理论量之,违背多元智能原则的程度是蛮深的。看看那些试卷命题对语文自由境界追求理解是怎样的片面,就不会怀疑,在相当长时期只能让语文受束缚。愚闻说,2004年某省会城市的语文中考试题仅错别字就有8个,这又如何去感受语文自由的境界?这种情况,谈那么多的学说有多少用处。笔者愚见,将一个个的汉字写正确漂亮难道算不得语文追求的境界之一?我有两枚印章,刻写着同样的四个字“建琼藏书”,但是,印后效果却有些不同。我总是选其中一枚使用,实在是有不少偏爱。看来,语文的自由有时也是很细腻的。喜欢美丽,没有罪过。的确,多数的试卷限于书面考查、结果考查,忽视口头、过程的考核。从语文自身的整体性说,是不足以展示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领悟的自由程度的。换一个角度,多元智能的全面性与个体性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本身的多义性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个性,决定语文学习评价似乎应该模拟出真真自由的学习和评价情境。所以,语文教育达到自由的言语境界需要注意立体化。有理念,有策略,也应有技巧艺术。解除束缚,可不可以这样思考:从素质观分析,是不是应倡导发展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多方面素质?从学生观分析,是不是应重视语文学习境界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潜能?从教育观分析,是不是应该创设语文能力养成和表现的全部,如口头表达和创新想象等?从教学观分析,是不是应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构建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从教师观分析,是不是应该倡导语文教师整体提高和个性艺术,以适应自由境界的创设?我想,是的。--语文需要对话作为途径来繁荣语文世界社会的前进是对话使然。没有那些备具对话内涵和对话方式的对话者,也许,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当然,千年对话,代价沉重。我们的文化繁荣时期实际上都充满对话,以对话来展示硕果,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五四”时期。新语文百年历史,以对话获得新生。今天也不应例外,对话当是新时期参与建设的美妙途径。语文繁荣需要解放,建立对话的良好情境是解放语文的基础。对话的语文是批判的语文,批判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