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本科阶段)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11.1专业特色11.2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21.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机制设计31.4卓越工程师培养可授予学位42“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53“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与措施73.1培养方案总体设计与创新举措73.2培养方案的实施83.3教学改革相关的主要课程104“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实现矩阵124.1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实现途径124.2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矩阵125“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145.1公共基础和通选课程安排145.2专业培养课程安排165.3集中实践和设计教学安排185.4综合实验安排186“卓越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96.1企业学习阶段培养目标196.2企业学习培养方案的构成196.3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计划安排206.4企业学习阶段具体流程安排236.5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的实施保障措施247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保障体系267.1雄厚的师资条件267.2广泛的校企合作基础267.3优越的企业实践条件277.4全面的制度措施337.5充足的政策和经费支持33附件1:企业联合培养协议书及实习基地协议34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1.1专业特色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创立于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的1952年五十年来本学科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1994年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办学以本学科为核心共同建立了电力学院这一在全国首创的办学模式给本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作为从事电力行业理论基础研究、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综合性单位本学科是目前广东省唯一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单位。本学科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建立了众多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本学科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与企业共建办学模式。近十余年来本学科与南方电网公司及其旗下的各省级电网公司有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工程研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授课、联合建设实习基地等方面具有优越条件和基础。在基地建设方面学院与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省级研究中心“广东省电力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定位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研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与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电源制造商ASTEC公司合作建立了设备总值20万美元的“雅达电源实验室”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在电力系统仿真方面拥有PSASP、BPA、EMTP、PSCAD/EMTDC等电网仿真分析工具。作为高水平大学创新基地建设还投资700万元引进加拿大Hypersim交直流实时混合仿真系统为西电东送背景下的交直流混合输电复杂电网的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此外与香港理工大学等共同成立了“国际电力工程研究中心”使境外的资金和信息优势与国内的人才优势形成互补为学术合作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南粤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2人。电力学院共有教授22名副教授28名博士生导师18人。教师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比例高、博士学历教师比例高、工程经验丰富等显著优势。本学科目前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在科研和项目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也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培训机会。根据教育部和工程院联合推动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依托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华南地区的学科优势、优质生源和优越教学条件基于半个世纪积淀的教学积累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丰富的校企合租资源我们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特色班建设方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拥有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1.2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1.2.1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模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型专业人才的可行方式。在本科培养阶段中着力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专业知识与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工程素养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导师制培养使学生及早参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