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5724576A(43)申请公布日2016.07.06(21)申请号201610100916.3(22)申请日2016.02.24(71)申请人武汉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地址430040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张柏路1号(72)发明人马成杰龚广予李莎林金钟吴正钧(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代理人程殿军张瑾(51)Int.Cl.A23C9/133(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1页(54)发明名称一种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该发酵乳的配料包括料液、益生菌和甘露聚糖酶;其中,料液包括:原料乳、茶粉、葡萄籽提取物、木瓜浆、魔芋粉和糖蜜;所述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和/或干酪乳杆菌。制备方法是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后,接种益生菌和甘露聚糖酶,37~39℃下静置发酵至滴定酸度为70~95°T,得发酵乳;发酵乳冷却后灌装,在2~10℃环境中后熟12~24小时。本发明克服了干酪乳杆菌在原料乳中生长繁殖缓慢,植物乳杆菌则几乎不能单独在纯原料乳中发酵凝乳的技术问题,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筛选混配的物料,益生菌与料液各成分协同作用,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且益生菌含量有所提高,终产品的降血脂效果优异。CN105724576ACN10572457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配料包括料液、益生菌和甘露聚糖酶;其中,料液包括:原料乳、茶粉、葡萄籽提取物、木瓜浆、魔芋粉和糖蜜;所述益生菌为植物乳杆菌和/或干酪乳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ST-Ⅲ和/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PH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酪乳杆菌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01和/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BD-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中各成分的用量如下:所述益生菌接种量为每g料液1×106~5×106CFU;甘露聚糖酶的酶活终浓度为每g料液0.2~2.0U。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还包括增稠剂和/或甜味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增稠剂用量为0.1~0.5wt%,甜味剂用量为0.02~8.00wt%。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为果胶、琼脂、海藻酸丙二醇酯、变性淀粉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甜味剂为白砂糖、果葡糖浆、葡萄糖、木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安赛蜜中的一种或多种。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料液进行均质杀菌后,接种益生菌和甘露聚糖酶,37~39℃下静置发酵至滴定酸度为70~95°T,得发酵乳;发酵乳冷却后灌装,在2~10℃环境中后熟12~24小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是先将原料乳预热至30~50℃,然后加入除原料乳外的其他料液成分,充分混合;料液的均质条件为60~70℃,18~22Mpa。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液的杀菌条件为95~97℃下保温90~120分钟。2CN105724576A说明书1/11页一种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乳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血脂益生菌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近年来脂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范围,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二者兼有。高脂血症可以是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血脂成分浓度超过正常值的高限(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等),也可以是血浆中某种脂质成分低于正常值的低限(如低高密度脂蛋白等)。高血脂病已成为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研究证实,它是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管性痴呆、脂肪肝、糖尿病、胆囊炎、肥胖症、性功能衰退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降低血脂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药物治疗,然而大多数降血脂药物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引起血清转氨酶的持续升高和肝功能损伤。膳食调节与饮食控制是降低高血脂的基本措施,但高血脂病患者很难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