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3305777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CNCN103305777103305777A(43)申请公布日2013.09.18(21)申请号201310236531.6C21D1/18(2006.01)(22)申请日2013.06.14C21D9/08(2006.01)(71)申请人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地址61030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团结南路268号(72)发明人吴红易良刚林发驹滕建明邹友富陈雨崔邛詹勇田晓凡(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代理人谭昌驰韩芳(51)Int.Cl.C22C38/58(2006.01)C22C38/54(2006.01)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说明书7页附图3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管坯轧制成无缝钢管后进行调质处理的步骤,其中,所述管坯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i:0.10~0.55%、Mn:1.10~1.70%、P≤0.020%、S≤0.015%、Nb≤0.05%、V≤0.10%、Ti:0.007~0.05%、Cr:0.10~0.60%、Ni:0.20~1.40%、Cu:≤0.35%、Mo:0.08~0.60%、Al:0.015~0.050%、B:0.0005~0.0030%%以及余量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调质处理步骤包括对轧制获得的无缝钢管顺序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出炉管温为900~940℃,淬火的冷却方式为浸淬加内轴流,回火出炉管温为630~680℃。本发明能够获得具有高强度、高低温韧性和良好淬透性能的壁厚达70mm的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CN103305777ACN10357ACN103305777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管坯轧制成无缝钢管后进行调质处理的步骤,其中,所述管坯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i:0.10~0.55%、Mn:1.10~1.70%、P≤0.020%、S≤0.015%、Nb≤0.05%、V≤0.10%、Ti:0.007~0.05%、Cr:0.10~0.60%、Ni:0.20~1.40%、Cu:≤0.35%、Mo:0.08~0.60%、Al:0.015~0.050%、B:0.0005~0.0030%以及余量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调质处理步骤包括对轧制得到的无缝钢管顺序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淬火出炉管温为900~940℃,淬火的冷却方式为浸淬加内轴流,回火出炉管温为630~6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管坯轧制成无缝钢管之后、调质处理之前,采用风冷或雾冷的冷却方式将所述无缝钢管冷却至20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的壁厚为30~70mm,外径为245~426mm,并且外径与壁厚的比值小于10。4.一种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0%、Si:0.10~0.55%、Mn:1.10~1.70%、P≤0.020%、S≤0.015%、Nb≤0.05%、V≤0.10%、Ti:0.007~0.05%、Cr:0.10~0.60%、Ni:0.20~1.40%、Cu:≤0.35%、Mo:0.08~0.60%、Al:0.015~0.050%、B:0.0005~0.0030%以及余量的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的壁厚为30~70mm,外径为245~426mm,并且外径与壁厚的比值小于10。2CN103305777A说明书1/7页一种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作为海洋平台结构用管、高强度船体用管的具有高强度、高低温冲击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能的大口径特厚壁无缝钢管及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大,在陆地上开采的油气几近饱和下,加大海洋油气的开采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必然。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四大核心环节,以突破600~3000米深水资源开发装备关键技术为目标,重点突破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发展深海高性能物探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半潜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以及环境探测、观测与监测等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建设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