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网友来稿)【摘要】语文教学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的统一。对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对话方式体现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对话”教学旨在创设民主、轻松、群体参与的课堂氛围,增强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关键词】对话言语育人育人言语文本实体作者姓名:陈玉虹工作单位:莱钢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处第十中学家庭住址:莱钢金鼎花园16#楼205室联系方式:0634-809882813863451779邮编:271104电子邮箱:fxl1974521@mail.china.com说明:本文已获2003年山东省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但并未在任何刊物发表。让“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教育处陈玉虹【摘要】语文教学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的统一。对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对话方式体现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对话”教学旨在创设民主、轻松、群体参与的课堂氛围,增强语文课堂教学实效,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关键词】对话言语育人育人言语文本实体引言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对话”曾长期蹁跹于语文教学的“窗外”,可望而不可即。新颁《语文课堂教学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只“蝴蝶”终于冲破重重阻隔,飞进课堂。我们在惊叹它的美丽的同时,不妨先问一句:“你从哪里来?”翻阅史料,可以发现,谈话教学并非新话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圣孔丘就曾驾车携众弟子周游列国,一路风尘仆仆,一路富有教益、响彻华夏史册的对话,一部《论语》,荟粹连珠妙语,精警名句,体现出了“对话”非凡的艺术魅力,千年之下,言笑犹在耳畔。诸子文学,承继孔孟谈话遗风,光耀千载。“焚书坑儒”--不仅烧毁了无数文学艺术珍品,也焚烧了文人们奔如泉涌的灵思,桎梏了足以光耀中外的华夏文风,“对话”从文学与教育中销声匿迹。今天,再次倡导“对话”教学,应该说是重拾先圣遗风,再创言论自由的氛围。语文教学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语言”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对话”具有双重意义,如何理解“对话”,使用“对话”,是进入对话教学的两个阶梯。下文略陈己见,与大家商榷。一、关于“对话”“对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既然这样,教学中的主角就势必将化单一为群体,曾经的“一言堂”局面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行不通的。因此,这一思路革新,对于传统的“驯化型”和“训练型”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冲击,同时,对于“对话”的界定,还应放置于语文教学的特殊背景下。这里的“对”,是“相对”、“面对”、“对等”,绝对没有“对立”、“对峙”的意味,“相对”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相对存在的,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他们将是对话的主体;“面对”指出的是一种关系,绝非教师高踞讲台,学生臣服台下的面对,而是一种近距离或零距离的直面,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对等”,不是言语与知识的“对等”,而是付出与收获的“对等”,在对话中,教师给予的是知识、经验、方法,学生给予的是朝气勃勃的生命力、求知欲望和别出心裁的创意与灵感。“对话”的“对”,只有师生双方在完全平等的相互交流中才能得以形成,如果说“对”是框架的话,那么“话”就是填充内里的实体,这个“话”不只包括浅显意义上的说话,还涵盖着许多特殊语言符号,在不同学科特定的知识环境中,呈现为不同的形式:在数学中,可以抽象为凝练的公式、定理与运算;在地理中,可以具体为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地图;在音乐中,可以幻化为流动的音韵河流;在体育中,是融于矫健英姿中的肢体语言。但在语文中,“话”的内容既可以包容这一切,又远非如此简单,它是多重意义的组合,是集意识、形式、音韵、画面为一体的多元综合体。在语文中,“对”和“话”缺一不可,如果偏离或忽略,“对话”便成了一个掏空内容的时髦空壳。二、对话的形式具体到语文教学实际,“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一、与文本对话语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里的“才”,从纯学科语文的角度来看,指的是文才、口才,是较高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阅读是最好的文学思维训练体操,曾有一位先哲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既然有这样一条足不出户,神交古今中外风流人物的绝好途径,语文教学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学习方式呢?尽管文学艺术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但在现实阅读中,读者往往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某一个人物,而与其他人对话。如阅读《孔已己》,常感觉自己是孔已己,与它共同经历和感受世事人情的悲凉和冷漠;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会在驰骋的诗思里,在目眩神迷的梦境里,与天地星辰同呼吸,和天仙神灵相往来;阅读《绝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