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汉代儒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历史视频观看,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教师设问: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学生活动之一:集体朗诵此诗学生活动之二: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找出“焚书坑儒”的背景、焚烧的书籍实质及如何评价。设计意图:幻灯片展示:(唐)章碣诗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刻形象的感知历史。同时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点拨:过渡:据竹帛烟销和坑灰未冷可以判断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焚书坑儒”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重难点突破】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1.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2、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评价: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过渡:法家思想指导下的秦王朝,穷兵黩武,暴政苛刑,很快走上了灭亡之路。到了西汉……幻灯片展示: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2.黄老思想、幻灯片展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教师提问: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以黄老之术思想治理国家呢?学生回答:吸取秦灭亡教训;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修养生息政策需要教师总结: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总结秦亡教训,实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经济得到了恢复,出现了“文景之治”。设计意图: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铺垫。过渡: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又怎样呢?幻灯片展示: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提问:汉武帝时,经济与汉初有何区别?学生回答: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过渡:经济上国力虽然强盛了,但政治上面临一些列问题。引用材料: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问:面对如此多的社会问题,汉武帝觉得再也不能“无为而治”了。那到底该采用哪家思想呢?学生活动: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用法家;有的说用儒家……教师点拨:法家思想汉武帝决定举贤良对策。在众多测试者中有一个名叫董仲舒的对策甚合帝意。这董仲舒是何许人也?又上了什么对策?幻灯片展示: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对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发展了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对策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观点:“君权神授”“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观点:“天人合一”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观点:天人感应”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材料二:‘‘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观点:“大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是“天意”、“天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