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修辞讲练之“夸张”江苏周俊根【辞格讲解】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夸张可分为三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的夸张形式。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世纪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同志的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一扩大夸张生动地反映出石油工人的强大力量和冲天干劲。缩小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绿油油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了。”【中考链接】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顶是()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解析】答案为B。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辨析各句所运用的是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运用得是否得当。B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的目的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故意扩大或缩小,达到一种语言效果。“翻江倒海”表示水势浩大,声势很大,但用在这里不恰当,因为蚂蚁不可能在水中,本句失去了客观的事实基础,属于夸张失当。2.下列对广告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使头发根根柔软,令肌肤寸寸滑嫩。(蜂花香皂广告)(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旅游鞋广告)(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门锁广告)(4)世外桃源。(别墅广告)A.(1)对偶(2)借代(3)夸张(4)比喻B.(1)对偶(2)夸张(3)借代(4)比喻C.(1)比喻(2)对偶(3)夸张(4)借代D.(1)对偶(2)比喻(3)夸张(4)借代【解析】答案为A。对偶的特点是前后两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关。借代一般是以局部代整体,以某一个标志、特征代这个事物。夸张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故意扩大或缩小。比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不是同类事物,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或者隐含着的本体和喻体。3.下列对王维的《终南山》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A.前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总体轮廓,表现了它巍峨的气势。B.第三、四句写诗人在登山时的感受,传达出诗人新奇、惊喜的心情。C.第五、六句从大处着眼,写诗人下山之后再次远眺雄伟的终南山所见到的景象。D.最后两句表明诗人似乎游兴未尽,要留宿山中,待明日继续玩赏。【解析】答案为C。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选项A是从夸张的角度进行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