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105255A(43)申请公布日2019.08.09(21)申请号201910323703.0(22)申请日2019.04.22(71)申请人江西理工大学地址341000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72)发明人刘晋彪黄棵棵刘昆明廖富民李金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4代理人王冠宇(51)Int.Cl.C07C319/14(2006.01)C07C323/2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方法步骤为:磺酰氯作为反应底物,经三苯基膦还原,生成二硫醚中间体;然后二硫醚中间体在铜和邻菲罗啉配体复合物的催化下,在碳酸钾为碱的条件下,与硼酸发生偶联反应,反应时间为2–4小时,以较高收率制得硫醚类衍生物。在本发明中,能通过铜催化、三苯基膦还原,以磺酰氯和硼酸为原料简单高效地合成硫醚类衍生物,产物硫原子来源于磺酰氯。原料磺酰氯相比硫酚而言,无难闻臭味,绿色,并且原料易得。芳基硼酸性质稳定,操作方便,来源易得,价格低廉。同时,反应操作简便,产物收率高,避免了空气污染、高温及反应时间过长等缺点。CN110105255ACN11010525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式(I)所示的磺酰氯与式(II)所示的芳基硼酸为反应原料,在还原剂、催化剂、碱的作用下,在反应溶剂中反应得到如式(III)所示的芳基硫醚类化合物,所述反应过程如反应下:其中R为取代苯基、萘基基团,R’为烷基、甲氧基供电子基团及三氟甲基、甲氧羰基吸电子基团或为H原子;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空气氛围中,将0.5mmol的磺酰氯与0.75mmol的芳基硼酸混合后,并加入5mol%的碘化亚铜和邻菲罗啉配体,1.0mmol的三苯基膦及1.5mmol的碳酸钾,将上述所述混合液放置到混合溶剂中,控制反应温度在25–50℃下,通过磁力搅拌2-4h;b.在还原剂、催化剂、碱的作用下溶液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用TLC监测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待反应后加入适量水做猝灭反应处理,再加入适量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溶剂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净的硫醚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配比为:THF:DMSO=(2:1;V/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酰氯为4-甲苯磺酰氯、苯磺酰氯、4-硝基苯磺酰氯、4-甲氧基苯磺酰氯、对三氟甲基苯磺酰氯、4-氯苯磺酰氯、4-氟苯磺酰氯、萘磺酰氯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基硼酸为4-甲氧基苯硼酸、苯硼酸、4-叔丁基苯硼酸、4-甲基苯硼酸、2-甲氧基苯硼酸、2-甲基苯硼酸、4-甲氧羰基苯硼酸、4-三氟甲基苯硼酸、4-氯苯硼酸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的溶剂为四氢呋喃与二甲基亚砜的混合溶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在碱作用下进行,所述步骤中的碱为碳酸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所述步骤中的催化剂为卤化亚铜或醋酸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在还原剂作用下进行,所述步骤中的还原剂为三苯基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0–4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40℃。2CN110105255A说明书1/5页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硫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温和的二芳基硫醚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背景技术[0002]C–S键存在于许多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合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肿瘤,抗HIV,抗病毒和抗精神类疾病,如以下文献所述:(a)Cianchi,F.;Cortesini,C.;Magnelli,L.;Fanti,E.;Papucci,L.;Schiavone,N.;Messerini,L.;Vannacci,A.;Capaccioli,S.;Perna,F.Mol.CancerTher.2006,5,2716;(b)Natarajan,A.;Gu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