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982766A(43)申请公布日2020.04.10(21)申请号202010064434.3(22)申请日2020.01.20(71)申请人江苏兴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地址224700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经济开发区兴达路66号(72)发明人冷董碧冒永松匡小波祁飞翔(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424代理人谢隽雯(51)Int.Cl.C12N1/20(2006.01)A23K10/18(2016.01)C12R1/145(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对丁酸梭菌进行提取;对丁酸梭菌进行菌种分离;对丁酸梭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对丁酸梭菌进行菌种鉴等操作,本发明丁酸梭菌接种后的饲料的有益效果为低成本、高产出;丁酸梭菌的含量丰富,ph值的酸性稳定,利用率高;载体可作为有益原料,营养丰富吸收率高;并且促进了动物的肠道吸收;丁酸梭菌在肠道内繁殖会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糖苷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类,帮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二是通过丁酸梭菌在动物消化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增加小肠蠕动的速度,改善肠道消化功能,促进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CN110982766ACN11098276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丁酸梭菌进行提取;步骤二:对丁酸梭菌进行菌种分离;步骤三:对丁酸梭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步骤四:对丁酸梭菌进行菌种鉴定;步骤五:对鉴定后的菌株进行筛选;步骤六:将筛选后的菌株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选定发酵用菌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丁酸梭菌的取粪物质为白丁香、望月砂、龙涎香、鸡矢白、虫茶、五灵脂、夜明砂、黑冰片其中的一种的水解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固体培养基为葡萄糖、木糖、乳糖、蔗糖、阿拉伯糖其中一种的底物进行产酸发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和步骤五中筛选方法为孔穴琼脂扩散法,所述菌落直径为(0.4~1.2)×(2.1~8.1)μm,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凸起,白色或乳白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鉴定方法为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对丁酸梭菌的分离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固体培养基以木糖为底物的RCM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得到富集物;所述富集物作为接种源,将其接种于以葡萄糖为底物的RCM固体培养基,用Hungate滚管技术分离得到。8.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经过巴氏灭菌后在密闭条件下保温发酵。2CN110982766A说明书1/3页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丁酸梭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丁酸梭菌的培养方法及应用。背景技术[0002]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菌,主要分布在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丁酸梭菌做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在动物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二是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四是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芽孢杆菌,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五是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可配伍使用。丁酸梭菌作为新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的丁酸梭菌中,并不能通过筛选丁酸梭菌来实现固态共培养丁酸梭菌嗜酸乳杆菌及代谢产物等在动物肠道中的协同调控及替代抗生素的作用,导致丁酸梭菌在与高纤维副产品混合使,不能达到加工副产品原料高值化利用的目的,不能达到节约饲料资源的目的,不能降低成本。不利于动物肠道的消化和吸收,难以促进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发明内